增城“牛仔”转型升级路

龙若冰

钟小英

用牛仔布制作的木棉花

新塘数字化车间生产的牛仔服饰

新塘数字化车间生产的牛仔服饰

各式各样的牛仔布艺制品

各式各样的牛仔布艺制品

牛仔纺织数字化设备

数字化纺织车间

新塘牛仔服装城

制造业立市

开篇语

“牛仔二代”扎根广州

实现品牌国际化 引领数字化升级

一次机缘巧合,龙若冰在快餐店吃饭时帮一位外国友人充当翻译,后来对方邀请她帮忙做翻译工作——原来,他是专程来增城订购牛仔服饰的英国买手。在帮助对方订购的过程中,龙若冰发现不少问题:质量不合格、货期超时、因订单数量少不被重视等。2008年,勇敢的她决定用跟外公借的5万元和自己工作积攒的5万元投资建厂,就这样开启了自己在广州的创业之路。

两年后,龙若冰的工厂渐渐走入正轨,为国外客商打版定制的服装为她的工厂带来了稳定的收益。随后由于服装行业线上线下转型的影响,龙若冰遇到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客户欠款欠货总额达到了上千万元,好在有家人和客户们的支撑,龙若冰挣扎着渡过了难关,“那段时间非常艰难,但我把它看作是在‘扎根’。”

面对牛仔快时尚行业容易“同质化”的问题,龙禅智造于2014年起打造了自有品牌,并从2018年起逐步打开国内市场,目前国际、国内的销售占比7:3左右。龙若冰将自有品牌在计划推广的32个国家进行了注册,实现自有品牌的国际化。

面对疫情下海外订单的下滑,新塘牛仔正掀起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希望完成外贸转内销和数字升级两大任务。2018年,龙禅智造开始进驻天猫、1688工厂店等平台,龙若冰直言,从生产加工到工贸一体,从国内电商到跨境电商,公司全方位覆盖各销售渠道,这在新塘牛仔生产厂家中尚属少数。“多条腿走路,为了更好抵抗风险”。

作为增城牛仔纺织业数字化改造的标杆企业,从2017年开始,龙禅智造又陆续导入各种适应未来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集成软件系统,目前已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双系统实时对接。带领着这个有5条5G物联 自动流水线、近200名员工的新型牛仔工厂,龙若冰这位“牛仔二代”走出了越来越稳健的路。“希望我们可以得到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类企业间可以实现科学、安全的信息分享,减少内耗,持续吸引更高水平的服装新型人才。”

“牛仔+非遗”

推动服装与文创产业融合

2000年,钟小英从老家浙江省绍兴市章镇镇举家南下,在广州市火车站一带开设档口,做牛仔服装生意。“广州的服装市场非常成熟,由于生意的拓展,我们在2005年自己开厂为自家的生意供货。”有了多年的经验,钟小英对牛仔的布艺加工渐渐熟悉起来;而在后来送女儿出国留学时,钟小英无意中发现:中国的手工艺品在国外很受欢迎。回国后,钟小英尝试把自家工厂剩余的牛仔裤边角料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小物件,并在一次牛仔裤展销大会上进行装饰点缀。“展览时,客人询问最多的商品不是牛仔裤,而是这些装饰。”这个契机让钟小英意识到,牛仔裤工厂需要加入传统文化与工艺,进阶为文化产业。

为了更好地在牛仔产业中推动传统文化传承,2002年,钟小英带着工匠师傅四处学习非遗工艺,先后拜访了浙江、广东、贵州、云南等地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他们用牛仔裤的材料作为非遗制作技艺的载体,同时宣传传统布艺的发展历程,扎染、蜡染、夹染、广绣、潮绣、香云纱……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陆续在钟小英这里交汇,进而化作玩偶、耳环、衣服、包包,在一张张布上交织出“传统+新潮”的魅力。

钟小英介绍,多年来,她在新塘结识了不少牛仔厂的老板,他们很乐意无偿提供生产剩余的布头——既环保,又在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她们制作的工艺品在国内外都有市场,“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就制作什么。”此外,公司还将牛仔与非遗结合的手工艺课程带入学校和企业进行培训和团建。牛仔手工艺技术结合时尚美学,钟小英在广州走出了一条由单纯的轻工业向文旅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转型的新路。

“新零售”成转型风口: 络直播带动牛仔销量

随着电商平台崛起,渠道数字化转型加快,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新塘牛仔转型的又一“风口”。数据显示,在新塘牛仔服装商贸城中,95%以上是实体结合电商批发,并带动了周边近2万家商户专门从事淘宝、抖音等 络直播销售,越来越多新兴的牛仔服厂商则将目光瞄准了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年轻人聚集的 络平台。

专家视角:增城牛仔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文丹枫博士:

打造“产业集群”数字化服务平台

文丹枫介绍:“‘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而‘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的机构等。”

文丹枫说:“广州的传统服装特色产业目前现状是中小企业多,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因为处于产业集群初级阶段,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间协同不足,无法形成集群效应。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对平台经济认知不足,更多的尚未实施数字化改造,有实施的也仅仅停留在基础云应用初级阶段,更多的企业担心先行实施数字化会存在增加成本等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不敢转’。”

针对广州增城牛仔产业的转型升级,文丹枫建议:第一、抓住产业链链长制政策,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第二、打造增城牛仔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力促进牛仔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依托电商平台作为牛仔产业数字化的抓手,激发商业活力。

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教授矫萍:

做好顶层设计 分步骤实现数字化改造

针对增城牛仔产业的转型升级,矫萍教授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出产成本、人力成本的提高,使牛仔服装制造企业不得不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抗风险,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无人工厂、黑灯工厂,能够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都是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尤其是实现客户数据与设计、生产数据的自动转化。服装企业的价值链比较长,业务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相适应的数字主线,分步骤实现数字化改造,尤其是中小企业要防止因为贪大而造成失败。”

矫萍表示,政府、行业协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专业研究机构或服务机构六类参与主体可以共同发起打造服装产业互联 平台,结合产业链上下游痛点和共性需求,建立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数字化共享服务平台,提供集资讯、交易、物流、技术、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质量检验、品牌营销、大数据分析、生产要素共享、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等综合配套服务,大力推动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

新塘牛仔服装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林良鑫:

引入数字化专家团队 全面提升经营环境

林良鑫表示,其次是要引入数字化专家团队,推动增城新塘服饰时尚产业向物联 、数字化、大数据逐步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根据服饰潮流趋势转变发展思路。打造文化创意、设计定制、品牌推广、时尚发布、 红直播等全产业链时尚服饰名城。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营环境和硬件设施的转型升级。原有的新塘服装商贸城虽然已有15年的辉煌历史,但毕竟是已经定型的旧格局建筑,规模容量有限,缺少停车位等因素限制了经营环境和硬件设施的转型升级。目前,全新的牛仔服装商贸中心“东大门”项目已动工,与现在的新塘服装商贸城不同,新塘牛仔服装创新服务中心将与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共建公共展示中心,打造更为高端和具有体验化的经营环境,设立设计师创新中心、办公展示区、餐饮服务区及物流服务区等配套服务,扩大广州服装外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牛仔转型”风头正劲

经过40年的发展积累,增城牛仔服装产业已形成了涵盖纺纱、织布、印花、制衣、水洗、漂染、纺梭、辅料等工序,集ODM生产、批发市场、电商销售、咨询物流、品牌文化等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

采访中,龙若冰用“改革创新”“坚持不懈”“正能量传播”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她所倡导的企业文化;钟小英则带领单身妈妈、残障人士等群体在“牛仔+非遗”的文化产业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新塘牛仔服装创新服务中心更是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打造“新零售”模式。广州牛仔产业转型的风头正劲,企业家们用自己的格局和努力,为广州“制造业立市”书写了注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