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农村,从小对写作感兴趣,大学四年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之后因膨胀梭哈投资,亏得一塌糊涂。
毕业后,把所剩的 30 万在老家首付了第一套房。
重新出发,开始做自媒体。
在自媒体行业混了 5 年,今年 27 岁,年入五百万。
大家好,我叫郭拽拽,老读者都叫我黑哥。
1994 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
从小我就是一个爱调皮捣蛋的孩子,记忆中的我闯祸无数,每次都得老爸给我收场。
不是赔钱就是赔人情,总免不了一顿打。
老爸没什么文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拳脚才能教育明白人。
不过现在来看这或许对我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式。
叛逆的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或许那时候也称不上写作,反正就是喜欢写些东西。
写诗、歌词、散文和随笔。
那时候钟情韩寒,觉得郭敬明是个傻逼。
当大家都在为高考做准备的时候,我在 上写博客认识了一堆 友。
那时候还没有自媒体的说法,大家出于兴趣,自费出版了一本没有刊 的合集。
放现在来说,这得叫做非法出版物。
那是一个取个 ID 就敢自称作家的年代,随着移动互联 的兴起,有人转战微博搞起了个人 IP,也有人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销声匿迹。
我那时候不仅没有好好准备高考,还在 上自学起了吉他。
正是这段不务正业的就经历,奠定了我大学四年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基础。
我的第一次创业经历是在大学的时候,组乐队玩摇滚,倒腾培训班。其实那会的技术菜得一逼,但是对不懂的人来说,这就是降维打击。
和现在做自媒体相比,其实是一样的逻辑。
在某个领域输出相对专业的内容,让人感知到你的专业和实力。
你就能收获自己的用户,最后通过卖自己产品或者广告的方式变现。
四年累计下来,通过招学员、酒吧驻唱、各种演艺对接、电商卖货等等。
让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到一百万。
这对于一个上了四年大学的人来说,可以说一个是非常牛逼的成绩。
6在别人还在接受父母学费和生活费的时候,那会我算得上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和中国大部分的混子大学生一样,我大学的时候基本没上过几节课,每到期末考试要么自己带小抄,要么请枪手代考。、而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玩乐队、谈恋爱、经营琴行和混酒吧上。
曾幻想过当一名独立音乐人,也写过几首不入流的歌。
那会更多的是,带着理想主义的态度,在认真的参与这个世界。
从来不听流行歌,觉得流行歌都是垃圾。
那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国内外的一些老牌摇滚乐队 。叛逆,追求个性,也许是我们这一代 90 后的共性。
大一那会经常跑到市区酒吧去驻唱,从晚上九点唱到十二点,九首歌,一晚上能挣个两三百块钱。
但是和隔壁粉红灯光隔间不同的是,我不需要躺下,也不需要张开腿。
那时候的自己特别叛逆,觉得酒吧里的好多客人都挺傻逼。
很奇怪,这个臭毛病直到现在都还没改掉。
因为学校离市区比较远,所以每晚得骑摩托车去,十二点之后再骑摩托车回。
虽然唱歌赚不了钱,但那时候真的很开心。
7台下偶尔会有各种老板,在商务的间隙提出要给打赏。
看着他们互相碰撞的酒杯,我感觉自己以后会是一个有未来的年轻人。
当时同校一哥们,他准备在学校开琴行创业,找到我,想让我帮他代课。
喝了几次酒之后,一拍即合,我就成为了他的代课老师。
经过半年的发展,我通过教琴已经赚到了一点小钱,虽然不多,但足够支付自己大学的学费和每个月的生活费。
还记得那会除了在琴行教同校学生外,我还会经常跑到一些学生的家里做家教。
时间一久,就越发意识到,每天给人上课,只是在重复贩卖自己的单位时间,兴趣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
带乐队演出也是如此,虽然每次出去随便演一场,也能每人分个一千来块,但本质上就是一次性的生意。
我的时间还是只能卖一次,没有复利效应。
8有一次,我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我突然意识到,穷人永远只会追着钱跑,而富人永远都是在追着问题跑。
大部分人的赚钱模式,都受到了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花一份时间,只能赚一份钱。
一旦停下来,就不可能再有收入。
怎么办呢,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去赚时间之外的钱。
于是大二的时候,我索性把之前攒下的钱,加上在某借贷 App 上借到的钱,在校外租了一间小房子,打算自己开琴行。
小房间非常破,装修也没有多余的钱。
所以只能随便买点墙纸贴一下。
为了凸显个性,店门口的强别上还喷了一些涂鸦。
9然后就开始找批发商进货。
各种音响设备、架子鼓也陆续到位,于是就这样,我的培训班就开张了。
想要在大学生群体里招生,吸引别人来 名,其实还算比较简单。
把设备往人流量大的地方一搬,乐队上去演几首歌,围观的人可以说要多少
有多少。
旁边再找个学生收集 名信息和押金,这精准用户可以说一个都跑不掉。
这种简单粗暴「秀肌肉演出」的形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公域流量里筛选目标用户。
我当时还找了很多兼职去扫楼发传单,去晚自习教室宣传等等。
只要招到一个人,就给一定的提成。
由于乐队水平在线,经常在学校的活动「抛头露面」,我们那会算得上学校里的文艺类 KOL 。
所以一年下来,上万人的大学,就差不多招到 了 100 名学生。
每人收费 800-1500 元不等,算下来也有小十万的收入。
10那时候,为了缓解人多的压力,除了我自己教学外,还找了三四位老师代课。
并特意把大部分课安排在周末,这样可以蹭学校的空教室上课,解决场地问题。
随着规模的扩大,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递增,最后由于学生实在太多,我甚至在另一个校区开了分店。
而与此同时,我还开淘宝店卖琴,音响、架子鼓等设备。
所以几年时间下来,光是琴行的收入,差不多就有四五十万。
除了打理琴行,每逢有商演,比如婚庆、开业之类的活动,我也会带着乐队出去演出
一来二去,积累了一些当地演出圈的人脉,将近四五千人。
有时候我们没空去,就推荐学校里其他的乐队。干着干着,我就变成了一个「中间商」,对接演出人员和有演出需求的商家。
后来,业务范围不只限于乐队演出,还对接模特、走秀、舞蹈、魔术等演艺资源。
11当时微信不是特别流行,大家都还在用 QQ ,我按照类别,建立 QQ 群,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
上游对接广告商,下游对接 红 KOL ,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
演出资源对接的角色,让我在大学时期,也赚到了一些钱。
后来想想,当年开琴行搞培训班,其实和现在做自媒体也没啥差别。
无非是用差异化的方式吸引流量,成为某个领域的 KOL,然后用广告或者产品的方式去变现。
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完全只做线下的生意,而做自媒体则可以是完全的线上。
大学期间赚到将近一百万所带来的影响,当然就是膨胀,那时候觉得自己老牛逼了,觉得未来就在自己手里。
12于是带着兄弟们把各种花钱的项目都体验了一遍,不得不说,那感觉还是挺爽的。
除了平时待在学校,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出门旅游。
背个包,带把琴去过很多地方。那时候穷游的概率比较火,大部分人都喜欢装文艺,我也不例外。
曾经还在车站旁边卖过唱。
总之,大学生活过得很舒服,有钱,还有一大把可以浪费的时间。
玩投资亏得一塌糊涂,被「打回原形」直到后来认识一个圈内玩股票的哥们,这才被打回了原形。
这哥们喜欢理财,每年都能从股市中赚一点,而我当时没有任何理财认知,只知道把钱存银行有利息拿。
认识这哥们后,我开始跟着瞎买,追涨杀跌。
13甚至最后轻信了别人所谓的「内幕消息」,这导致我在毕业前夕,亏掉了大几十万。
当时非常害怕,刚好那会快毕业,在我爸的催促下,我把剩下的钱在老家首付了人生第一套房。
并欠下了 78 万的房贷。
后来,我才明白,一个人一旦膨胀,真的会丧失心智,也不可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从头开始,面试 31 家公司拿到第一份 offer
越是临近毕业就越焦虑,看着班上的同学都在为毕业做准备, 各种培训班,我开始慌了。
于是在痛定思痛过后,我决定关掉经营了好几年的琴行,选择跟随班上的同学去学习软件开发。
从此踏上了和代码打交道的道路。
14培训机构四个月的填鸭式教学完毕后,就匆忙把我们给投放到了各大一线城市。
于是在还没毕业之前,我就按照培训班老师教的,伪造毕业证和学位证,就开始来到深圳找工作。
因为那会还没毕业,工作经验就是 0,我清楚的记得,我去面试了三十家公司,结果一家没要我。
直到第 31 家,因为老板不懂技术,被我忽悠上了,接着就去干了几个月的安卓开发。
就是他的这么一句话,我写到了今天,也靠自媒体改变了命运。
非常感谢他,如果不是他,我可能现在干的就不是自媒体了。
不过我却没有任何的沮丧。
因为我发现,这就像我业余玩音乐一样,我找到了自己想要干的事情。
15那时候在我店里,上完课就开始写文章。
写累了就拿起琴唱唱歌,一边赚钱一边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觉得这种状态很舒服。
到了晚上,乐队的几个哥们就会在门口的小院子里唱歌、喝酒、聊天。
虽然偶尔会有各种矛盾发生,但现在看来,都是一些不可磨灭的回忆。
我那时候不参加学生会,也不会像身边的同学整天打游戏,觉得都挺傻逼的。
大好年华,就得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能把时光浪费在阴暗的寝室和在学生会勾心斗角。
可以说,我那时候过的,是别人羡慕的大学生活。
后来实习的时候去深圳找了一份敲代码的工作,说实话太 J8 无聊了,就是枯燥,觉得没啥意思。
干了没多久就溜回学校,去了一家影视公司给人打杂,举灯光话筒。
虽然工资远没有敲代码高,但是干得还算开心。
要知道我大学靠玩乐队开琴行,四年下来也赚了不少钱,所以那时候根本不
在乎给人打工能拿多少工资。
直到后来回深圳,去了一家 络安全公司,在这个公司里我正式从零开始做起了一个叫一本黑的账 。
16这个 主要是写一些灰黑产,擦边、赚钱、猎奇的真实产业链故事。
如果老读者还记得的话,一定知道我 17、18 年写的那些牛逼文章。
那时候比较草莽,啥 J8 事情都写,各种灰黑产给扒了个遍。
(央视 会与法采访)
文字动过很多人的蛋糕,期间被人威胁过,也被“人肉”过。
年轻时候的轻狂和草莽,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流量,但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去了很多麻烦。
揭露灰黑产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它也许只是我获取流量的一个借口而已。
但是真的有文章给人提供到价值的那一刻,我还是会由衷的感到高兴。
虽然做自媒体也是为了赚钱,但我觉得赚钱这事儿,是基于给 会带来价值的同时,顺其自然的一种反馈。
17(深圳法观天下采访)
选题都很猎奇,很多都是大众接触不到或者不知道的东西。
至今在自媒体圈子里混了五年,最近一年又在短视频领域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旗下的账 粉丝数也早已突破百万。
现在光是每个月给合伙人分钱,就要分出去十几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