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做出的新部署。从国内发展来看,数字政府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可以理解为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深入应用,推动政府实现数字化升级的一种政府形态。基于中国30多年电子政务发展基础,数字政府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相较于电子政务的辅助定位来讲,数字政府的作用正被逐步提高,成为引领经济 会发展的新引擎。正如疫情期间,数字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 会治理等领域精准施策,推动疫情防控中有序复工复产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样。从疫情初始大规模扩散,到疫情防控形势取得积极进展的整个过程中,为数字政府建设带来发展空间,也为数字政府建设带来新的挑战,更检视出了一些阻碍数字政府建设的问题,剖析根源,寻找对策,化危为机,对长远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情防控对数字政府建设带来新空间
1、政府 站成为疫情防控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
3、疫情防控为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带来新动力
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在线用户规模激增挑战突破数字政府承载边界
疫情引发消费者对口罩、消毒水等医疗物资的需求快速增长,厦门、东莞、广州等地为了解决口罩供给紧张的局面,火速开发了口罩预约系统,蜂拥而至的大规模用户访问使得多地方出现了政务系统崩溃的问题。类似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口罩预约领域,教育领域也有出现。例如,以往大多数的教育部门都将在线平台作为辅助老师上课的一个简单工具,“停课不停学”让很多学校都采用在线授课的形式为学生讲解知识,但是平常只是教学辅助工具的在线工具无法承担在线授课的大任,无法承载超大流量并发访问的冲击,有的地方一度出现系统过载崩溃。疫情是暂时的,如何平衡疫情的突发需求与疫后的长远发展,合理部署数字政府后台承载能力,让数字政府后台既能应对突发激增访问,又能保持长远合理运营成本,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新应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安全风险
3、数字素养不足掣肘技术效能和优势难以有效发挥
疫情暴露出来的数字政府发展问题
1、政务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步伐亟待提速
从疫情对经济 会的影响可发现:凡是数字化程度低,对线下实体空间依存度高的产业,受疫情影响往往较大;凡是数字化程度高的产业,受疫情冲击影响就小,有的甚至在疫情推动下得到更快发展。疫情初期,互联 公司对疫情走势、感染者行为轨迹等方面反映较为快速,在线政务服务质量相对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00多个县没有数字政务。以湖北省红十字会为例,物资发放仍采用手工表格统计,无法满足巨量物资的快速调配。疫情让医院成为传染源的集聚地,部分地方也停止了常规诊疗服务,但大多数的医院并不能提供在线诊疗服务,而且一些互联 诊疗服务的权威性也有待考证,同时互联 医疗也面临着首诊、医保支付等政策壁垒,技术和精准度也使得互联 医疗的就诊范围受到一定局限。
2、政务数据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数字政府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从学科建设来看,当前很多高校的政府管理学院或者公共管理学院没有数字政府的学科设置,所以数字政府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无法从高校培育形成。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有8个省级政府提出了数字政府的规划建设,但是业界对数字政府的概念内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有的人认为数字政府是一种新型政府形态,有的人认为数字政府是以前的电子政务。从我国党政军的行政体系来看,数字政府更多从政府部门来看电子政务,但是无法包括党口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子政务从内涵上包括数字政府。从理论来看,目前对数字政府开展理论研究的学者不多。数字政府建设,不仅需要懂数字技术的人,更需要懂政府业务的人,但是我国政府部门超过50多个,既掌握政府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两者兼具的人才并不多见。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治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数字政府顶层设计
2、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治理
积极培育数据文化,养成数据思维,建立起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良好环境。引导各类主体健全数据治理体系,理清不同数据主体的权责划分,研究设计适合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体系安排,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安全性、有效性。完善数据流通协调制度建设,促进多层次、多向度的活动流程联通共生,形成统一共享、开放、利用的全生命期治理机制和规则。根据不同场景特点,研究制定数据治理程序和实现工具,促进多维度要素互认共通。对数据开发利用所涉及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3、加强数字政府人才体系建设
数字政府涉及学科众多,既涉及公共管理学,又涉及计算机应用科学,在学科设计上,要注重相关知识的复合性考虑,避免高校知识体系与现实应用实践脱节。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将数字政府重点学科领域与基础学科充分交叉配合,培育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各领域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为数字政府高速发展注入智力资本。推动政产学研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着力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步伐。
王伟玲: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和软件产业所数据治理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数据治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等。参与国务院、工信部、中央 信办和地方项目80余项,发表文章60余篇。
吴志刚: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兼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研究所所长,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专家委员,曾担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秘书长、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曾挂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贵州省信息中心),担任副主任。30多年来,致力于信息化标准、数据治理、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技术、信息安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原文发布自:
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http://www.bdinchina.com/)
联盟欢迎在大数据领域有一定影响力,愿意致力于推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大数据企业及专家加入!加入联盟或咨询,请联系联盟秘书处:
张 冉:zhang.ran@softic.com.cn 、邱博文:qiubw@softic.com.c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