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学霸入局AI影像,五年融资超17亿

在马春娥看来,AI影像的人机协作模式未来一定会形成,AI影像行业的成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将时间调到2018年,因成功投资小米等企业而被业界熟知的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在北京四季酒店见到了数坤科技创始人、CEO马春娥。

当时,马春娥创立的AI+医疗影像公司数坤科技(以下简称:数坤)刚成立半年多,只有一个产品原型。很多投资人特别关注细节层面的问题:比如产品怎么样,已经安装了几家医院等。对此,她的看法是,只要研发目标是奔着解决医疗需求痛点的方向,医院装机数量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马春娥在创业前曾在IBM任职,作为信息产业第一代IT巨头,IBM的产品遍布芯片、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领域。但最后,在技术构件领域,微软(操作系统)和英特尔(芯片)分享了IT行业中最多的市场利润,用开放的生态成为新时代的IT巨头。

刘芹和马春娥一起回顾了上个世纪的IT行业格局,从IOS系统、应用软件到浏览器,每个领域都有新巨头在不停诞生。

那么,AI技术边界在哪里?未来AI领域能产生哪些新的行业龙头,双方就此展开了讨论。事后,马春娥回忆称,当时讨论的那些是“非常基础的问题,也很重要。”

这次见面后的2018年7月3日,数坤完成由五源资本等四家风投机构共同投资的1亿元A轮融资。在此之后四年内,数坤又拿到了四轮融资。其中,2021年7月末,数坤完成了一轮7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盛资管、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春华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

国内赴港上市的AI影像企业当中,除数坤外,科亚医疗、推想医疗的赴港上市申请均已失效。目前仅鹰瞳科技完成了上市,当前市值约18.7亿港元。

抉择:切入心血管

2022年初,受疫情影响,数坤公司以多地连线直播的形式在北京召开了2021年年会。北京总部直接在公司办公室的电梯过道间摆放了约100个座位,一位数坤员工走进会场时,调侃自己恍若置身火车的硬座车厢。

年会上,面向数百名员工,马春娥对新的一年寄予了这样的期望:“2022年,数坤要继续率先推出行业里最领先的爆款产品,从研发走向临床,走向真正的使用场景。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做这个行业的No.1。”

2017年,是35岁的马春娥供职于IBM的第十年,当时她正担任IBM中国创新研究院的高管。她时常问自己:未来十年二十年,我想做什么?

马春娥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获得计算机通信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在学校里,她一直都是明星学生。大学时参加国家级数学竞赛,在满分为130分的竞赛中拿下129分。大学期间,她作为学生代表定期参加IBM在大学里举行的座谈会。毕业时,在华为研究院和IBM的offer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初到IBM,最初一两年里,每个工作日,她7点前到公司,至于下班,“(凌晨)1:00之前,(我)肯定是没回过家的。”她的努力受到了老板同事的认可,很快就晋升为经理,负责了IBM Cloud 和IBM Cognitive Computing相关产品的孵化。

对她而言,在一个大平台工作,能带来工作安全感和经济上的回 。但创业是一个更全面的挑战。

从什么领域开始去创业?马春娥回忆当时刚成立的数坤团队,先去找医院专家沟通,了解到做AI影像,或类似IBM Wastons的肿瘤治疗平台,或全科医生问答机器人,都存在创业的机会。

马春娥曾参与并主导了IBM的Waston Health业务。IBM Watson Health通过积累医学论文、临床试验结果等,根据每个人的检查结果,向患者推荐适合的治疗方案。

但与医院专家交流后,马春娥发现AI影像才是创业的“最可行路径”。AI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自动阅片并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的阶段。CT、核磁、超声影像是目前西医诊断治疗框架下必备的辅助手段。以AI影像作为起点,数坤可以切入临床,为外科手术大夫提供影像导引。

数坤创立于2017年夏天,当时在AI影像领域,还没有创业公司专注做心脑血管的AI影像,反而在肺结节领域的竞争最激烈。“大家都在干那些‘低垂的果实’,”马春娥说,“你要做就做最难的,就从心血管疾病切入。”在她看来,心血管疾病致死、致瘫率居首,医患需求非常明显,技术门槛高且鲜有人涉及。

“0~1的突破非常关键。”刘芹说,能否精准定义问题,直接影响产品市场匹配度。

在数字心脏上,数坤的AI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构建模块,他们还引入了血流动力学模型。血流动力学涉及建模仿真,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血液沿血管循环流动的原因、条件、状态等。两相结合,数字心脏可以诊断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心肌缺血、血管堵塞,以及堵塞之后血液流动有何变化。

心血管的难度在于没有公开数据,之所以会如此,首先是该数据标注困难:动脉、静脉不规则,血管细小,标注难度大,医生们经常是单单标注冠脉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此外,从数据集的构建到整个诊断过程的人工智能化,包括全流程,心血管需要把一整套东西做下来,其中涉及数十个算法,既包括传统算法,也包括深度学习的算法。

经过4个月打磨,第一个模型终于制成。此时,数坤团队发现,他们研发的产品成为全球首个心脏冠脉狭窄AI。

为进一步验证和迭代产品,数坤与北京友谊医院展开合作。而友谊医院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把主要血管分支识别出来,还要求把1.5 毫米的末端血管也识别出来。为攻克这个难题,数坤整个团队都搬到友谊医院去上班,每天研究算法效果,获得医生反馈后及时迭代算法方案。

创业的第二年,数坤研发出的基础模型进入了四十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多中心验证。经过两年时间的验证,数坤的AI影像机器人提供的测试数据水平,已与高年资的医生水平相当。

3年后的2020年11月,数坤的心脏AI获批NMPA(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证,成为国内获批的心脏狭窄AI领域的首张证书。三类证的颁发也大大加速了数坤AI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我们是领导者策略,”马春娥说,所谓领导者策略,就是提供给客户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占据至少领先3年的时间窗口期(1~2年研发,2年拿三类证),“永远去开拓(新领域)。”

目前数坤拥有数字心、数字脑、数字胸、数字腹、数字肌骨等37款产品。据灼识 告,按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数量计,数坤科技在中国AI医学影像公司排名第一。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后,原本活跃的数坤董事会群却很平静。“那时的医疗企业,不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去做相关产品吗?”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孟楠奇怪地问。

但两周后,孟楠发现,数坤的新冠肺炎智能影像分析系统拿到了国内新冠肺炎二类证。

在此期间,武汉市中心医院等合作医院的影像科医生向数坤反馈,因病人发烧人数增加,CT诊断量大了好多倍。“我们大年三十那天跟医生打电话,他们还在工作岗位上。作为他们共同的战友,是不可能还在(这里)过自己的年的。”马春娥说,数坤集合团队所有技术、产品人员投入到肺炎产品研发中。之后,数坤把肺炎产品系统捐给了雷神山医院、小汤山医院等。

“虽然Annie(马春娥)觉得(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以我做早期(投资)的多年经验来看,数坤实际上是一个很幸运的公司。”刘芹说,从第一天到今天,公司在战略上没有做过太多的调整和摇摆,加上强大的执行能力,拿证、商业化,一步步落地执行,当然这也归功于团队的能力。

融资:从看不清到“疯抢”

从开始创业到提交IPO申请前,数坤累计融资超17亿元人民币。其中,因连续四轮投资数坤,华盖资本持有数坤科技10.22%的股份,为最大的机构投资方;远毅资本、五源资本、红杉中国分别持有9.12%、9.11%、8.62%的股份。

在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看来,三类证没有拿下前,数坤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成型。公司在中间轮次融资时,很多投资人“最纠结”,反而是公司在刚起步时和三类证拿到后上市前的两轮融资被投资人“抢疯了”。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I影像公司一度商业化困难,很多人对这个赛道有点看不清,就暂时放弃了。”许小林对《中国企业家》说。2017 年底华盖资本组建医疗 AI 专研组,深度跟踪并投资布局医疗 AI 领域。

2020年是AI影像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外部就有观点认为,“药监局对AI影像领域是持开放态度的。”

“2020年成为AI影像的拿证大年,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暴发,政府层面支持远程医疗、互联 医疗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赛道就彻底火了。”孟楠说,但“前面几年真的很难,大家都以为AI影像最终会一地鸡毛。”

商业化加速和“数字人体”计划双管齐下,数坤在开展多管线产品研发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员的激增。2021年,数坤新入职了三四百人。马春娥延续创业以来每天面试4~8人的节奏,在这一年她总共面试了1000多人。

如何能够找到足够多合适的人,将那些在其他领域有优秀表现的人凝聚在数坤的事业上,“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挑战的。”马春娥说,她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招聘上,但也会分配时间去看团队的执行过程,帮助发现问题。

AI影像公司如何进行商业化?孟楠告诉《中国企业家》,AI影像的商业化渠道非常清晰:一是将产品直接卖给CT类硬件厂商,硬件厂商再将之打包卖给医疗机构;二是按照传统医疗器械的路径卖产品——进行招投标,让三甲医院使用产品,证明公司的医疗水平和专业性,再自上而下推广;三是通过政府渠道。政府会集中采购产品分配给辖区内的医院,未来甚至有可能衍生出2C的收费模式。

2019年,数坤陆续加入GE、飞利浦的AI生态圈,跟国内CT厂商赛诺威盛合作。这意味着,数坤产品可以与CT机搭配着一起往各大医院销售。据悉,在数坤整个收入结构中,卖给器械厂商的商业化收入占比约在5成左右。

据此前招股书显示,数坤科技的数字医生产品在中国约80%的百强医院获得采用。总采用量覆盖不同级别逾1200家医院,并已获约200家医院的商业采购。其中,数坤科技的产品在中国所有三甲医院、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分别有超30%、超20%及约5%的采用量。

但疫情同样对数坤的产品销售带来不小影响。销售代表进不了医院后,数坤请各医院影像科主任、医生以视频等方式进行分享;还通过微信运营,帮助影像科医生解决产品使用中的问题;同时持续加强员工的产品培训、医学培训、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和客户拜访培训。

在马春娥看来,AI影像的人机协作模式未来一定会成型,AI影像行业的成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数坤变成那个NO.1,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得问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其他人做得到?”马春娥说,如果你有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你就会成为行业的NO.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