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CSP企业文化部
港口/码头,之于我们中远海运港口人来说,有着一种特别的朴素情怀。港口/码头,不仅是交流的门户,人类?明交汇交融的发源地,见证一座座城市的风云变幻,她也不仅承载着我们想象的延伸……任凭春夏秋冬,四季流转。始终如一伴着潮涨潮落的港口/码头,抚去低调的面纱,在我们眼里美的如诗,如画……我们CSP人文从本期开始,陆续带大家探寻港口/码头独特的文化意象之美和丰富内涵。今天,我们走进港口与绘画,透过画笔,领略港口/码头的迷人风情。
就绘画来说,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别。从工具材料看,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油画、吹画、插图等;从表现手法看,又分为不同的画派。自最早的西班牙岩画、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陶制器皿上的瓶画,已崭露写实绘画的艺术形式,写实绘画丰富发展至今,逾千年不衰。14世纪下半期到16世纪末,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颂美人性、崇尚科学的文艺复兴美术兴起。16世纪下半期,为迎合天主教会和宫廷贵族审美需求,以华丽、雄健、奔放为特点、富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巴洛克绘画流派盛行。发展至18世纪中期,极力反对贵族 会倡导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新古典主义画派登上历史画坛,其强调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到了19世纪初,在文艺思潮和文艺运动影响下,激扬想象、崇尚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画派崭露画坛。19世纪下半期,由莫奈开创及作为代表人物的印象主义画派掀起世界绘画在色彩上的一次革命,倡导笔触自由,注重外光的变幻与美感,捕捉瞬间的光和色。20世纪以来,世界画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大胆使用纯色,平面化处理画面,强调线条作用的野兽派;表现方式荒诞离奇的超现实派;由点线面色彩组成、脱离客观形体,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抽象派;表现主观感情和感受,手法夸张,用以发泄内心苦闷的表现主义等画派。
世界绘画艺术家笔下,港口/码头分别呈现怎样的风情?让我们跟随六大典型绘画流派的画笔,畅游世界画坛,品味港口/码头蕴含的门户回归、商贸繁荣和流动与静止、变化与永恒等文化意象,以及港口/码头变迁背后彰显的人与力、天人合一的朴素内涵。
世界名画中的港口/码头风情
写实派画作·港口/码头
《清明上河图》(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张择端
现实主义也称为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写实画作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他们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著名现实主义画作,中段描绘的是繁忙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这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写生画,再现了宋朝时期码头的运转场景,勾勒了码头商贸繁荣的文化意象。
《嘉陵江上》——宗其香
《嘉陵江上》写实水墨人物画描绘的是12个纤夫集体拉纤的场景。12纤夫分为三组,每个成员都紧握纤绳,使出浑身解数坚定向前,画面中几位肌肉强健的男子望向前方,露出坚毅的目光。画作背景是民国32年(1943年),正是抗战艰难时期,宗其香用中国水墨、结合西方绘画技巧,以坚硬的笔触表现嘉陵江上纤夫顽强不屈的拉纤场景。
野兽派画作·港口/码头
《开着的窗户》——亨利·马蒂斯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一群反抗学院派的青年画家纷纷拿出个性强烈而自由奔放的作品参展。刚好画室中央,陈列了雕刻家马尔凯一件接近多纳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雕刻家)风格的学院派青铜雕刻《小孩头像》。批评家沃克塞尔指着雕像语带讥讽地说:“看!野兽里的多纳太罗。”由此,那激越奔放的绘画风格冠以了“野兽派”的称谓。这类画作色彩大胆、造型简练、构图和谐一致具有强烈装饰性,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这幅《开着的窗户》中,内墙和窗扉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一小片笔触勾勒了户外活泼华丽的世界。窗扉敞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远望是大海、天空和船只。或许伏在窗边的孩子和女人正等待熟悉渔船的归来。下午时分,在酣畅的阳光和闪耀的金色水波纹映射下,渔船隐约浮现,摇曳着划向彼岸……鲜艳的绿色、紫色和橙色调,映射着生机蓬勃的世界,和窗内外人们相逢的喜悦心情。窗外的码头,在亨利·马蒂斯笔下,呈现门户回归的文化意象。
印象派画作·港口/码头
《日出·印象》——莫奈
印象派坚持“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首位,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记录变幻不居光色的瞬间永恒图景。他们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此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对光的生动表现。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当187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印象主义”画派由此开创。这幅画作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随意而不零乱。晨雾笼罩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对岸港口雾气交融,隐约若现。彼时的欧洲,在工业革命、科学发展驱动下,展现惊人的发展潜力。画面中晨曦还未散去,依稀可见的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繁忙运转,现代化工业设施在朝阳中吐纳着雾气,也吐纳着码头活力。
印象派画作·港口/码头
《肯特海滩》——泰奥多尔·居丹
浪漫主义是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艺术流派。这一画派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等,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他们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代表作品如《梅杜萨之筏》、《自由领导人民》,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肯特海滩》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泰奥多尔·居丹最具代表的作品,画中码头外海景激动人心,强有力表达了生命与意志坚不可摧的激昂情感。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在海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水花飞溅,宛如无数晶莹的珍珠,乱纷纷溅入船舱。猛然间,狂风席卷大浪,吹得海面上行船倾覆。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怵目惊心的瞬间。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帆船即将倾复,人们纷纷逃离帆船,乘上救生船奋力摇动船桨,搏击风浪。狂涛汹涌,斗争不息。在黑白两色中、昏天暗地间,汹涌海浪与渺小船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生命与意志的不可战胜。
超现实派画作·港口/码头
《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弗洛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伤痕累累,在1922年前后,产生了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家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超现实主义明确强调受理性控制和受逻辑支配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梦幻与现实结合才是绝对的真实、绝对的客观。”主张把生、死、梦,现实、过去、未来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统一起来。于是他们的艺术作品纷纷呈现出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的特点。超现实主义者的哲学意义是纯精神的无意识行动,用以表达思想的真正机能,并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道德上的偏见。他们确信,一向受忽视的某种联想形式具有超现实性,这种超现实性使得思想的梦幻能自由翱翔,得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一种高于生活的现实,即超现实。
《记忆的永恒》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之一。现在画中的软面表几乎就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同义语。画面中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一个挂在树枝上;一个90°直角耷拉在方台的边沿上,好像马上要融化似的;另一个横卧在像长着婴儿脸的奇妙生物上。时间仿佛绝对停止,而海水、平滩、枯石依旧,海湾码头呈现永恒的模样。达利笔下,不变的码头海湾似乎承载着记忆的永恒。
抽象派画作·港口/码头
《故乡湖畔》——吴冠中
“抽象绘画”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抽象绘画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一〕几何抽象,或冷抽象。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二〕抒情抽象,着重感情表现,也称为抒情的抽象或热抽象。
《故乡湖畔》描绘的是江南渔村的景象。灵江天色秀, 之水云意幽。篷船流影稀,吴楚歌人浓。画面中,吴冠中采用一种写意、概括的方式,寥寥几笔线条,简单的色彩,精致的构图,江南农村的民俗气息、雅致与灵秀跃然纸上。吴冠中作品中出现很多船舶、湖畔的意象。
他在《父爱之舟》中提及,从离开家乡、次次升学到考取无锡师范,父亲都是借用姑爹的渔船,送“我” 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破旧的篷船载着浓厚的父爱和满满的乡愁。无论走多远,无论人生的坎坷崎岖, 父亲的小船和故乡的湖畔总会以温暖包容的臂膀接纳“我”的归来。
在不同画师笔下,港口/码头呈现出多样的迷人风姿和文化意象。亨利·马蒂斯笔下迎接归来渔船的窗外码头, 温情描绘的是码头门户回归的文化意象;张择端笔下繁忙热闹的汴河码头,生动呈现的是码头商贸繁荣的文化意象;而萨尔瓦多·达利笔下承载记忆永恒的海湾码头,瑰丽表现的是码头亘古不变的文化意象。港口/码头图景的历史/故事中,又抒怀着画师丰富的精神世界。宗其香笔下码头纤夫万众一心、顽强不屈拉纤场景背后; 莫奈笔下迷蒙码头对岸工业兴起的活力图景背后;泰奥多尔·居丹笔下海滩上坚贞不屈搏击风浪故事背后;吴冠中笔下如母亲般的故乡湖畔……从画笔中走出,从历史中走来——再回看港口与绘画,看看这一座座你我日夜耕耘的港口/码头,她如一幅画,一件艺术品,浸润着我们共通的文化血脉,所有为之守护的港口人,都是港口/码头文化的传承者,是艺术品的雕琢大师,朴素且高贵……
今天Friday, 当然有“彩蛋”送出~
我们特别展出几幅CSP人亲手绘制的“港口”图景,谢谢这份特别的爱?
《古港雄风》
By 康奇圣
晋江太平洋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原员工
《远海红》 水彩画
By 王娜
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查验员
《记上海浦东国际码头一次地铁车厢吊装》 水粉画
By 姜玺玮
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操作部轮胎吊三班轮胎吊司机
下期港口/码头文化意象之美,将带大家走进《港口与音乐》,也期待大家继续分享您眼中的港口之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