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打车软件”应实现共赢

李劭强

上海市交通委、四大出租车企业代表和滴滴快的联合建设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第一次正式与官方合作。此次合作,上海市交通委打算部分放开市场,滴滴快的打车平台打算部分共享数据。双方从出租车业务合作起步,专车业务或将会紧随其后。(据《京华时 》)

打车软件问世以来,出租车行业对其态度一直爱恨掺杂。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打车软件让他们接单变得更容易、更有效率,但专车软件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抢了他们的生意。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则感情比较单一,那就是恨——因为打车软件的科技创新,因为出租车司机的压力增加,要求出租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科技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压倒骆驼的一根关键稻草,将“火”烧到了出租车公司的身上。如何看待和对待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行业利益博弈和行业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与其对抗不如和解,与其打压不如牵手。这首先需要理顺关于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思路——改革不能陷入底层的互搏之中,而应该有更清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以实现各方共赢。上海市交通委收编打车软件的思路和做法,就给人这样的感受。一方面,它防止了出租车公司与专车软件继续滋生矛盾;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一方提供数据资源,一方部分开放市场,让行业和消费者都能得益。这种收编,较好解决了打车软件身份不明的问题,也较好解决了出租车市场铁板一块的问题,给出租车行业借力科技进行改革开了好头。

当然,收编时应该考虑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如何给科技创新足够空间。打车软件的优势在于数据化、在线化、面对面的传播。因此,打车软件被传统信息服务平台收编后,这个特点还应该保持。只有让出租车供求信息充分自由地流动,打车软件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收编才能从各取所长中获得共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5月1日
下一篇 2015年5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