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有几部诈骗题材的影视剧上线,说明时移世易,骗子骗术也在升级换代,亟需人们擦亮双眼。一部是《诈骗王》,讲一个国际骗子利用交友软件劫财骗色,受害者面对镜头,翻开聊天记录和转账纪录一阵哭诉;另一部是《虚构安娜》,讲一个女孩冒充 交名媛,在纽约上流 会招摇撞骗。都由真人真事改编,当事人有的锒铛入狱,有的至今逍遥法外。
骗子能够屡屡得手,拿捏的都是人性弱点,比如《诈骗王》里从天而降的白马王子,出场时都是香车怒马,温言软语,很难不让常年浸淫在爱情幻想里的女孩们心动。一旦起心动念,就会落入由无数谎言编织的圈套,最后踏上人财两空之路,这类影视剧因此也具备“今日说法”的类似功能,提醒世人警钟长鸣。
《虚构安娜》的故事则更有开掘深度的可能,比如那位被称为“纽约最大的女骗子”的天才少女,如何赢得 交圈的欢心,玩弄各路名流于股掌之间,直至骗取钱财和贷款,颇值得深究。光靠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是不够的,人家必定顶尖聪明,深谙生存法则与眉眼高低,才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让很多老江湖栽进谎言里。所谓成王败寇,如果她成功了,或许又是美国梦的又一新范例,中途铩羽之后,故事则是另一种褒贬态度。由安娜引领一路分花拂柳,更带出 交圈的众生百态,也让时尚圈、金融圈、传媒圈短兵相接,交织出一幅光怪陆离的时代风情画,观赏性与批判性都有了。这样的题材就是富矿,所以影视巨头才会花高价买到改编版权。
国内曾有大学生搞过一个“伪名媛生存”的行为艺术,淘来高仿的包包,戴着假钻石戒指,四处蹭吃蹭喝,据说三个星期没花一分钱。新闻引发过争议,也有人问能不能改编为《虚构安娜》那样的影视剧。现在来看,这是两码事,不过是一个女孩穿着冒牌华服,糊弄了保安、柜姐、服务员、检票员等,得出先敬罗衣后敬人大家好势利的结论。何苦为难打工人,真有胆色,应该去她假扮的那个圈子里试一试。
回想起来,当年桑弧编剧、黄佐临导演的《假凤虚凰》讲过这类故事的:民女李丽华假扮华侨千金,在 上征婚,Tony老师石挥受人指使,冒充老板前去应征。影片嘲讽了当时的拜金陋习,好在“两假相逢,终有一真”,最后两人以真面目牵手。影片里说假钻戒,“戴在理发匠手上是假的,戴在总经理手上自然成真的”,人心真是亘古不变,《虚构安娜》里的名利场中人,仍是被这类伎俩忽悠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