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呼唤开发、开放、开源的大同世界

1905年,几位曾经留学海外的士绅在无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园——公花园。之所以被称为“公花园”,是相对于私家花园、皇家花园、政府花园来讲的。所谓公园,要有几个要素:一是不收门票,二是不设门槛,三是产权共有。

《礼记》中关于公的解释,能够非常清晰地表示上述的意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法国大革命前夜,卢梭和伏尔泰开始了他们一生的争论,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大同世界”建制方式的不息的争论,到底是“平等”,还是“自由”,才是全人类一致的大同世界的逻辑起点,不仅带来了从希腊以来整体的最大变化,而且带来了关于软件开发和共享方式的思潮和行动。

卢梭和伏尔泰关于政治制度的争论延续了几百年,而作为这种争论的逻辑的延续,商业开发商的原有的“产权”逻辑也逐渐走向了开发、开放、开源的生态协同模式,“公园里不仅仅是刁民,更解脱了私家园林的烦恼”逐渐成为商业软件共识。

开放开源文化从西方起步,但并不能妨碍一个事实:在哲学层面上,孔子的“大同世界”的阐述并不逊色于晚一千多年的逻辑起点。可中国的软件开发、开放、开源生态,在教育界却一直远远落后于时代,自上而下的规划、入围厂商、指定平台、严格标准、孤立系统等造成了一个个难以跨越的生态鸿沟,在这种生态鸿沟下,一方面针对管理上的封闭系统和平台绑架大行其事,另一方面教育创新和专业教育所需要的“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却碍于“没有商业价值的关键少数”而停滞不前。教育信息化呼唤开发、开放、开源的大同世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