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使用手机的频率和对待手机的态度,让人觉得手机几乎是与人一体不可分割的了。虽然是个玩笑,但真有人把“人机一体”这概念给实现了!别怕,他们不是把人做成了手机的一部分,而是把手机做成了人的一部分,确切地说是把手机壳做成了人的一部分——皮肤。
是的,他们“变态地”做了一个拥有人体皮肤触感的手机壳!
大家冷静点,先让我把事讲清楚了。在巴黎电信部的Marc Teyssier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种用于检测和解读各类手势的仿生皮肤。例如拍打表示生气、捏拉则表示心烦意乱,如果你轻轻地摸它挠它,那它会通过手机屏幕播放一个大笑的表情。
当别人问起Teyssier为什么想要设计这样一款皮肤时,他回答说:“因为我想要捏捏我的手机。”在上周六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基于机器人领域人工皮肤的悠久历史,最终认为“皮肤的交互特性,这对人机交互特别有用。”从本质上讲,研究人员认为手机皮肤可以增加用户的表现力。
研究人员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产品设计了一系列的“亲肤(Skin-On)”原型。根据论文所示:“亲肤”的界面提供了天然的物理功能性,这意味着用户们更可能从接触界面中探索并发现更多的操控形式。
“亲肤”是由一层可拉伸的铜线分布在两层硅树脂之间制成的,用户对皮肤施加压力则会改变电线的电荷,从而接收到用户的不同情绪和指令。理论上听起来很科学,但是这外形不管怎么看,都是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啊。
电信团队的研究成果将于本周在新奥尔良举行的ACM用户界面软件和技术研讨会上发表,该团队对于“亲肤”的未来还有很大的计划,比如用嵌入的毛发和温度特征使得它更加真实。他们还考虑过制作更大的皮肤表面,其中一个参与者还想过弄一面“皮肤墙”(跪求不要,那真的太恶心了)。论文中还提到了他们想改变皮肤的质地,做出出汗、起鸡皮疙瘩以表示厌恶和沮丧等情绪。
论文中总结道:“直白地说,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探索类人设备各种类型的拟人化。”对此,布里斯托尔大学人机交互教授、该研究的合著者Anne Roudaut博士在一个发布会上说到:“这个想法可能有点令人惊讶,但皮肤作为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它来丰富我们每天都使用的设备呢?这个研究探索了人与机器的交集,我们已经看到在许多研究中试着用机器来作为增强人体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换个方向,试着让我们每天都使用的设备变得更像我们,更像人类。”
要是电子设备真的往“更人类”的方向上发展的话,感觉未来真的要出现“傻妞牌”手机了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