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刘诗白选集》出版工作正式启动。张东升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刘诗白老先生。

他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老先生时的情景。2017年9月初,张东升跟着几位出版 领导在西南财经大学与财大的几位审稿老师一起讨论《选集》的出版工作,当天开会之前听财大老师说老先生要来参会。果然,没过多久,老先生便从门口进来,只见他头发全白,但依然精神矍铄,步伐平稳。在简单互相介绍后,老先生首先就是连连表示感谢,向参与出版工作的各方表达感激之意。接着他又与大家谈起出版有关事宜。“那时我便觉得他为人谦逊,思路清晰,耳聪目明,浑然不似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

张东升说,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却还颇为硬朗,记忆力也不错,谈起稿子总能说的头头是道。有一次在谈起稿件的时候,老先生突然问我:关于“ 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的文章,他自己曾写过两篇,都发表在《江西 会科学》,前一篇是90年的,后一篇是91年的,稿子里怎么只有一篇?

“突然说起这么详细的一个问题,我有些措手不及,以为漏掉了重要的论文,便答应老先生会补上。”张东升事后查稿件时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漏了文章,而是由于文章按时间顺序编排,因此这两篇文章便分开了,没有放在一起。“我赶忙向老先生解释了这一情况,对他的记忆力既是佩服,又有些惊讶。”

《选集》各卷,少的大约二三十万字,多的要分上下册,则有五六十万字。但长则十余日,短则一周,老先生总能将稿子交回。“我记的最清楚的是自然哲学笔记那一卷,老先生将稿子交给我们之后,有一天又突然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那一卷中还有要改的地方。我看过老先生托人送来的一页稿子才知道,原来他交回这一卷前,留了一份复印稿,后来又突然发现还有一处还要改几个字,便这一页修改后又拿给我。”张东升坦言,其实在我看来,这一处修改,其间的差别极其细微,但也就是在这种细微之处,才更能体会到老先生对待学问的严谨和认真的态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