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限额来了,街边商贩静态码收款单日限额1000元,够用吗?

“滴”的一声,在路边早餐店买份早餐,用手机一扫商家贴在墙上的收款二维码完成付款。在我市,这样的扫码支付习惯早已融入到人们大大小小的日常生活当中。但一场关于支付宝、微信等应用扫码付款的限额制度即将到来。

4月1日起,央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将正式开始实施,条码支付额度将实行分级管理,对于线下扫描静态码的支付方式,每人每日最多不能超过500元,商家静态码收款每日最多不超过1000元。扫码支付正式进入规范化时代。

支付限额分级

根据新规,央行把扫码支付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扫码根据ABC三级分别设置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的金额上限;静态扫码设限最低,单日最高不超过消费500元,新规从4月1日正式实施。

也就是说,习惯用手机扫商家二维码付款的市民,以后可能要稍微改变一下消费习惯了。据了解,目前常见的餐馆、路边摊或商店柜台处(墙壁上)打印悬挂好的二维码,都属于静态条码。消费者打开手机出示给别人供扫码的条形码,则属于动态条码。

新规实施后,如果商家静态条码单天已满1000元收款限额,那消费者只能采用现金支付,或者让商家扫自己的动态条码完成付款。业内人士介绍,相比于静态条码的可复制、易替换等缺点,由于动态条码不断更新,而且不容易被替换盗用,因此更为安全。

根据央行新规,条码支付交易验证可以组合选用三类要素:一类是仅用户本人知悉的要素,如静态密码;一类是仅用户本人持有并特有的,不可复制或者不可重复利用的要素,如经过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安全渠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安全验证码等;另一类则是用户本人的生物特性要素(如指纹)。

商家有喜有忧

支付限额到来,意味着扫码支付正式告别“无证驾驶”时代,向规范化发展。对此,我市不少商家可谓有喜有忧。

“支付限额总体来讲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主要还是通过扫码枪收款,不过有限额分级制度更能保护消费安全。”五金北路某连锁超市店长陈先生说。不过,在他看来,限额支付有利于保护一些对二维码消费使用不太熟练、无法清晰辨认欺骗行为的商家。

事实上,由于静态二维码被更换、被植入木马程序而遭受损失的商家为数不少。同时,消费者通过扫描静态码付款,也存在被盗取存款资金的风险。

不过,也有不少商家对新规实施后如何保证快速便捷的收款方式表示担忧。由于消费者的动态条码无法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自带的扫码程序完成扫描,商家必须借助第三方扫码机器或扫码软件才能完成收付款。

这对不少商家造成了困扰。“新规实施后,超出500元的部分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市民陈德贵在总部中心附近开早餐店,每天流水基本在1000元以上,而且几乎都是通过扫码支付的形式收钱。他坦言,收现金已经不符合消费者习惯,而扫码枪至少要两三千元一台,还得专门负责,成本增加不说,关键大大延长了支付时间,遇到赶时间的上班族难免会带来不便。“体验不好,时间长了难免会流失客户,还得再考虑考虑。”陈德贵说。

在丽州菜场卖菜的菜农王女生则直接表示暂时想不到好办法,“我们都站在菜摊中间,总不可能弄个扫码机器伸出去扫客人的,太不方便了。”

难题催生商机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与现在“消费者拿货-扫码-走人”的消费方式有所区别。如何继续保持畅快的消费体验,成为不少商家的难题。

难题,催生了新商机。“响支付”负责人朱鹏是一名永康80后小伙,正是看中了这个商机,他去年联合合伙人开始研发生产新型多功能扫码盒。“我们并非钻规定漏洞,而是在新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把商家的收款二维码,从静态码升级为了动态码,并且一分钟更新一次。在经过认证签约后,可以实现不限额度。”朱鹏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2月26日
下一篇 2018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