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水滴直播可追责,难的是如何360°保护我们的隐私

一篇《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的文章近日引发轩然大波。发文者称,360旗下的“水滴直播”将餐厅、 吧、健身馆等场所的现场直播上 ,健身房自拍的女孩、穿紧身衣练体型的女顾客、同桌吃饭的男女等画面都出现在 上。有消费者得知自己被直播后,找商家理论,商家则称是“水滴直播”的责任。

12月12日,北京奇虎 力科技有限公司官微“360智能家”发表文章《某92年女生,360智能摄像机为你发了声明》,回应称问题在于部分商家“没有尽到告知消费者的义务”。这种甩锅给商家和直播使用者的态度,显然不能服众。

据澎湃新闻 道,被实时直播的画面中,并未见到直播告示或贴纸和简介,“水滴直播”也并未采取措施强制停止其直播。这起码说明,直播平台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而且,很多商家恐怕对直播一事也不知详情,因为即便出于宣传的考虑,也不得不顾虑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坚持直播得不偿失。

直播:缺乏监管与调节的互联 产物

除了法律问题,这还是个伦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是互联 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男主角,从出生开始,就意识不到自己只是别人眼中的“实验品”,只是大众观看的“真人秀”,自己一切的生活踪迹都暴露在观众面前。幸运的是,他最后走出了这个封闭的空间,那是因为在“楚门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他不用再担心被直播、被监控。

我们是不是活在一个比“楚门的世界”更幸运的空间里呢?看到上述新闻,想必一些人的答案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当代 会有个显著特点,就在于“相互作用和联系”。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一方面,法律从未像现在一样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而另一方面,个人隐私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险。 络技术改变了既有的通讯和交流方式,从“发布者—中介—受众”的信息模式转向了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缺乏了传统的信息中介的调节作用,受众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播软件一类的渠道,来和自己想了解的讯息互动,进而实现高度的交融。

无意识的偷窥与侵权

更糟糕的是,不少人意识不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致力于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了“全景敞视主义”的典型概念,比如现代的监狱,就是一个“从中心可以看到周围的每一点”的空间。在福柯看来,“这种封闭的、被割裂的空间,处处受到监视。在这一空间中,每个人都被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动都受到监视,任何情况都被记录下来,权利根据一种连续的等级体制统一地运作着。”这种通观监视获得权力等级的模式,一旦进入现代 会和生活,就会形成“整体性的秩序”。

遗憾的是,“全景敞视主义”的空间在当下的 络空间里被大量复制,被“围观”的人不是监狱里的犯人,而是普通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观看者”不具备对“被看者”的操纵能力,但却通过窥探隐私满足了内心的欲望,而绝大多数被侵权者还浑然不觉。

不过,“权力等级”和它形成的秩序感,并没有让更多人警醒。就像直播平台泄露隐私的事情,不经过媒体 道(而且最初多由自媒体爆出消息),很多人并不知情。而且,很多人在观看直播时,也不认为这是在窥探他人生活,出于“法不责众”的心理,不少人默认了这种事实的合理性。

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还是与上述的“相互作用和联系”问题有关。虽然福柯所谓的“权力等级”是现代性症候的一种,但身处其中的人们并不容易产生对其批判的意识。 络直播平台正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反正大家的生活都融为一体了,通过直播“了解”别人的生活,也就无可厚非。

想必,随着相关 道和调查的深入,直播平台泄露隐私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但这种“观看与被看”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恐怕很难克服。多数人忽略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边界。虽然直播平台允许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不等于可以纵容所谓的个人“自由”无端扩张,以至于侵犯了他人的自由。实际上,要想实现个体的自由,恰恰需要制定明确的边界,明确每个人的权限和义务,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伦理秩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1月11日
下一篇 2017年1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