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手机预装未成年人上 保护软件,禁止未成年人0点到8点打 游,家长们放心了吗?

十年前,孩子们互相玩闹争抢的东西可能是一个沙包,一个毽子。不知什么时候起,孩子哭闹着要抢的东西,成了家长手中的手机,乃至每个孩子人手一部手机。在 吧通宵刷夜打游戏,甚至成了部分未成年人的“标配”。而这份任性,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很担心,也很无奈。

好消息是,这种担心马上要迎来转机了!因为未来智能手机在出厂时,可能会有一些改变,那就是,手机将预装未成年人上 保护软件,这将成为法律法规的明文要求。

同时,我国正计划立法保护未成年上 ,规定:禁止未成年人每天0到8点打 游。如此严格的规定,是否可行?能否得到监督落实?

请听 道!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防范未成年人沉迷 络等关键问题,送审稿指出,“ 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 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对可能诱发未成年人沉迷 络游戏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所占 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 。然而,未成年人在 络空间的正常活动尚没有得到应有保护,未成年人受到暴力、色情、凶杀、恐怖等 络信息危害严重,大量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信息充斥 络。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 络而起。

随着 络对未成年人影响的不断加深,如何维护未成年人 络安全已经成为 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条例(送审稿)》要求公共上 场所应当安装未成年人上 保护软件,智能终端设备在出厂时或销售前,应当安装未成年人上 保护软件或者为安装未成年人上 保护软件提供便利并进行显著提示。

在很多未成年人眼里,相较于“枯涩乏味”的课本、单调无趣的教室,互联 简直是一个天堂。当发现除了看着就要睡着的书本之外,还有 络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时,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沉迷到了:能在 络游戏不同场景中变换角色、能在 络直播中一掷千金打赏的自我陶醉和成就感当中。当自制力无法抗拒的时候,法律或许必须站出来,为孩子的未来,设一道保卫线。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当前 络场景化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未成年人和家长的主动选择性差,更需要通过立法来保护。

王四新:“所以说,我们会理解,未成年人把家里的几万积蓄,甚至是有些成年人也会(出现)几万几万的打赏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在这种场景式的信息传播方式情况下,失去了任何的抵抗能力。那么,我们将来怎么样从立法上根据场景传播的特点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规定,这个很重要。”

《条例(送审稿)》还对未成年人沉迷 络游戏问题作出规定,要求 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 络游戏服务。

此外,送审稿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 络的活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林维表示,送审稿一旦通过,有关各方应进一步监督落实。

林维:“这些措施如何能够从几个公司扩展到一个行业的规则,扩展到一个法律的责任,扩展到整个涉及 络游戏的普遍规定,尤其是如果条例通过后,(这些)条文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我们还需要观察。”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7年2月6 前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 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对送审稿提出意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月5日
下一篇 2017年1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