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吗?你收到过骚扰短信吗?你在 上看见过自己泄露的个人信息吗?你接到过诈骗电话吗?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数据安全的问题。
2021年数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数据安全依然是热点话题,正如前几届数博会一样。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感受——我们总是在关注数据安全问题,可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大数据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杜跃进
数据安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杜跃进首先介绍了数据安全问题的几种具体现象:“数据破坏,比如黑客潜入其他主体的电脑,对文件加密、窃取或者删除;然后是大数据滥用,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在别人手里,对方未经许可访问这些敏感信息;最后是大数据的误用,拥有大数据的主体对大数据的使用方法不当,导致信息泄露,权益受损,总的来说就是这三种情况。”
其中的“大数据滥用”正是我们常说的大数据“杀熟”。相信大家都遇到过: 购软件推送的物品,“恰好”是你刚才搜索的或是在聊天软件里谈及的东西。这种通过监测用户行为形成大数据,未经许可进行使用,来帮助自己推广产品,就是一种大数据的滥用。
此前,杜跃进在2019年数博会上发表过看法:“当企业给别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精准营销的时候,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不侵犯用户隐私,但是很多企业现在没有做,问题在于怎么做。”
简而言之,这并非技术性问题。商家可以做而没有做,需要的或许是外界的监管,以及本身的自律。相比之下,其他的数据安全问题就要复杂得多。
“2020年,数据攻击在全球造成的损失金额达到了一万亿美元。这种黑色产业的利益驱使攻击方团结一致,不断更新迭代技术;而保护数据的一方现在是各自为战,以无心对有心,相对处于弱势。”杜跃进表示,这正是数据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
有道是“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杜跃进坦言,现状已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虽然现状严峻,也并非没有解决之策。
对策:协同、合作、“安全大脑”
他打了一个比方:一般的保护手段没有成长性,而“安全大脑”具备的成长性就像人的智商,
“比如10岁的你会比8岁的你有更多知识,变得更聪明,‘安全大脑’就是这样。有这种成长性的能力,就能够更好地指导数据保护。”
杜跃进表示,虽然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迫,但他对于问题解决仍然充满信心。
中国:或将在数据安全领域引领世界
“在对数据安全的认知上面,我们走在世界前列。”杜跃进认为,中国将来可能在数据安全领域引领世界。
“支撑这个观点的有三个原因:中国在大数据下数字经济的技术领先、业务形态多样性的领先,和对大数据的应用实践经验的领先。
技术上,中国是世界前两强;业务形态多样性方面,中国远远领先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所以在大数据的应用实践上,中国是经验最丰富的。”杜跃进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国际上,根据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2019年全球消费者洞察力调查显示,中国86%的人口使用移动支付,普及率全球第一;在国内,根据2020年中国互联 发展 告,我国 络支付交易额达249.88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
总的来说,大数据这项技术从来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数据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但我们不该反对技术的发展,不该限制“双刃剑”本身,而应该针对“握剑的人”,对技术的使用者进行约束。
事实上中国已经作出行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相继公布并征求意见。这两部法律将成为数字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丢掉大数据技术发展带来的烦恼,拥抱更加方便、幸福的未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