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谈如何顺利从码农向码客成功转型

做了4年码农的老胡说: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导语】

“我在大学里学习的时候,很多人甚至老师都告诉我程序员是吃的是青春饭,理由是这一行新技术太多了,等你40+了,你的学习能力肯定比不上刚毕业的年轻人们,当时我信以为真了……”

—— ① ——

【现状】

本人90后,人称老胡,帝都工作如今是第3个年头,在一家大厂搬砖,年薪税前20w左右。虽然薪水看起来不错,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买车、买房,就感觉自己不属于北京,一点儿归属感都没有。

14年毕业,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创业项目,主要是垂直购物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因为移动互联 在终端产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所以真的是说干就干。技术团队从0到1,产品历经几次的更迭,自己也从小小的技术员,成了两三人团队的小头头。

没错,薪资并没有期望中涨得那么多,刨去生活开支,一年能拿回家的也就一两万。于是跟大多数人一样,我选择了“跳槽”,15年,我来到了现在这家更大的公司。

公司更大,项目更加细分,工作内容也就更加单一化,主要负责 区产品的开发和线上bug的修复,都是一些整合性的工作,做得久了,每天重复这些有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烦躁,项目说小不小,因为也常常加班,但说大也不大,因为没有新的挑战和机会,毫无成就感。

特别是当身边许多朋友一一创业成功的时候,感觉自己对代码的满腔热情并没有改变世界,更没有改变自己,于是有时候就会质问自己“码农未来的出路到底是什么呢?”

工作是稳定了,但是,对前途却日复一日越发感到迷茫,写代码越久我发现自己的抱怨越多,脾气越来越大耐心却越来越少,精力好像有时候真的不如年轻人

—— ② ——

【契机】

买房当然是为结婚做准备,想着说工作稳定把婚结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却深刻地意识到,目前的薪水,并不够为自己的婚姻生活开辟一个良好的开端

于是,就犹豫着要不要去二线城市安家落户,想着“如果有技术,不是哪里都可以生存么?”

实际上却发现,真正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码农的地方,全中国也就那么几个大城市,离开这些地方,发现自己更难找到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并不甘心就此放弃代码事业

所以,我和妻子定了个“三年之约”,相约租住在北京的未来3年内,努力挣钱存一套房子的首付,如果还是不行,就真的听父母的,回家乡的城市,另谋出路!

因为要存钱买房,我和妻子商定前三年也一定不能要小孩,年度固定的旅行缩减到只参与公司的年度出游,不必要的大吃大喝也能省就省……

可是,光节流不够,开源当然也在我的考虑范围内。“敲代码的手艺可以怎么赚钱”这是我想过最多次的问题

之前也听朋友说过有些技术的众包平台,可以提供给项目供码农兼职赚钱,抱着还能做新项目磨炼技术的想法,经朋友介绍,去年年中的时候,我加入了“云码客”

—— ③ ——

【改变】

只要我能做、有时间,就能接到大大小小不同的项目,说白了就是,我成为了一个提供技术的乙方,入驻平台,选择接收需要技术支持的甲方项目,不限时间不限空间。

“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真正领悟到这一点的是兼职做了几个项目之后。

有的项目可能小到分配到手上只需要做几个专题页面,但是我却学会了想更多更深入的东西,如何能让页面载入更快?同一个页面如何适应不同移动设备的兼容性?我的页面上有表单需要用户填写,怎么样能让用户用得更舒服……

做一次项目,自己挖掘的点比以前更加全面了,因为项目的成功上线与否直接关乎了最后的 酬,自己也会有更迫切的动力去研究解决方案,所以说人的成长是需要外部环境的。反过来说,在一个技术氛围不强的公司工作,我们可能就会面临很多劣势,比如你不能跟同事学习交流,而这恰恰是很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点,因为兼职的项目都是团队制,由cto统筹,大家分工,也协商讨论问题,遇到分歧,会各自去实践并给出让对方信服的解决方案,一来二去,就也可以同步学习到其他小伙伴身上的技能长处,所以说就算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涌入,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水平落后于他们,看来“程序员是青春饭并不是那么对”。

后来因为成功地帮一家直播创业公司,完成了客户端产品功能的开发,从消息推送、聊天、支付、等级、统计系统等等的开发完善,我成为了一个3-5人小团队的核心CTO。之后合作的过程进还一步地提升了自己的非码农技能,比如表达、沟通能力,商业意识、管理能力等。

但最最重要的是,这个项目的成功,平台上逐一标注了我的项目经验,这就意味着我有了个人的技术资产,码客的身价也相应翻了一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17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