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跨境电商被亚马逊封,到底发生了什么?必须摸清平台规则

(小尘4x/图)

近日,帕拓逊、傲基科技等深圳跨境电商,在亚马逊店铺旗下的所有产品都没法正常显示。

在亚马逊上,70%的卖家来自中国,其中,广东的卖家能占到70%,这当中50%的份额又来自深圳。所以深圳跨境电商中的几大家被封,不但引爆了业内的关注,也引来了各方关注。

封 带来的损失很大,亚马逊prime day大促销在即,封 意味着损失销售额,以及巨大的库存成本,而且,一些企业正在上市辅导期间,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不过,必须指明,并不是亚马逊这一次专门封中国卖家的 ,只是这一次有有影响力的中国卖家被封。过去,如果被认定为有严重破坏亚马逊规则的行为,一直是有可能导致被封 的。

对于媒体的询问,亚马逊官方表示,无法对单一商户做出任何评价,但再一次重申商城诚信经营的原则,强调建立系统和流程来监测可疑行为,并设立了专门的调查团队。

据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亚马逊封 ,涉及产品不符、侵权、关联、认证、刷单等八种原因。其中因为刷单的原因被封很常见。

消费者购买一件产品的时候,一般会看其他买家的评论,这也是电商优于传统实体店铺的一个优势。评论使得消费者之间信息相通,在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中扳回一局。权威数据显示,84%的人认为在线商品的评价与私人推荐的可信度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那么就有商家花钱请人来刷评论,也就是国内电商平台上的刷单。这个现象如此普及,甚至成为制造骗局的幌子。骗子 上高薪招揽兼职,应聘后,骗子会告诉你,工作内容是刷单——先自己掏钱垫付买一样东西,好评后,商家会发一个快递,但实际没商品,骗子则会把付出的钱打过来。最初都是小额的,然后金额逐渐提高,最后消费者购买了数单金额较大的单子后,店铺消失,骗子也消失了,被骗的人也维权困难。因为之前与骗子合作欺骗平台,现在就很难证明自己没有与骗子勾结。

但这类事,只要操作起来,总是有破绽的。一个ID,如果件件商品都留下评测,或者留评率太高,就会被平台的算法发现。还有一些评测服务商,为了赚汇率差,会用亚马逊的礼品卡购买,也会成为线索。上述违规行为,亚马逊一直在打击,比如发邮件警告,或者限制违规店铺流量,最严重的就是封 。刷单被发现,封账 后,虽然也可以申诉,但这种触碰底线的行为,申诉非常困难。

不过,亚马逊自身有一个问题就是,顾客留下的评论很少。评论多才能刺激销售,亚马逊也不想看到评论很少,所以,是否对刷单有默契,谁也说不清楚。实际上,这一次,亚马逊是被将了一军。

据外媒 道,国外 络安全研究机构Safety Detectives前不久发布了一项有关刷评数据库泄露的调查 告。 告显示,该数据库中保存着亚马逊卖家和愿意提供虚假评论以换取免费产品的消费者之间的往来信息,涉及信息超过1300万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牵扯的买卖双方人数或将超过20万人。

面对虚假评论数据库泄露,亚马逊自然要做出动作以证明自己的态度。

避免被封 的一个出路是做自己的独立站。独立站不依赖第三方平台的 站,比如企业官 ,由企业自行设计运营。相对于独立站,在亚马逊、天猫这些第三方平台上搭建自己的店铺的就是非独立站。

独立站有很多好处,可以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积累自己的用户;掌握全部的客户数据,可持续地重复营销和交叉销售;营销灵活,避免平台规则的制约甚至打压;也不再怕同类产品被不停地对比,甚至恶性价格竞争,而且 ,还可以避免佣金。

不过,独立站并不容易,最主要的是流量问题。虽然流量可以通过广告、Facebook等引流,但归根到底,需要有强大的产品力,吸引顾客,获得曝光,然后转化为销售。一般来说,像家电之类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到亚马逊比较一下价格、售后服务就足够了,没必要到处去找。所以,往往只有非标准的、吸引力大的产品才能独立建站。

但不管独立建站也好,在平台上经营也好,还面临另一种风险。

现在,国内很多卖家都是用ERP,经过平台授权,进行订单管理。订单里包含了用户的姓名、家庭地址、产品信息、个人信息(电话 码,邮箱,信用卡尾 )等等敏感信息。但这一系列操作中,ERP未经用户许可,将用户信息转移、离开了欧洲,违反了GDRP《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面临处罚的风险。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要么是遵守所在国的法律,进行数据脱敏、在本地保存数据,进而建立本地团队等等,要么不跟人家玩,自己独立建 站或在“自己”的平台上玩,也就不用遵守人家的规则。

刘远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14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