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产业园5大法宝抵抗经济寒冬!

在经济新常态下,很多产业园区的招商模式、盈利模式都面临着巨大困境,很难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越是经济的冬天,越是弯道超车的良好时机。面对经济新常态,产业园区怎么样才能走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此文供大家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一系列风险,使得经济发展整体疲软,我国经济发展的旧有模式也难以为继。大产大出的时代已经过去,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我们不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是努力地在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那么在这个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向何方呢?

1、转变园区旧有观念

从古至今,我国都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当然,这种旧的思想源于主、客观两方面。一方面,北方气候寒冷,北方人特有的“守家”思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炕文化,一直影响着至今。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理念僵化,政府与企业的角色错位甚至倒置。种种原因导致这种旧有观念的形成。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往往从政绩角度出发倾向于立竿见影、经济效益高、回 快的领域。而产业园区从投入到产出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一般为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以至于我们不舍得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来投入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性的行业。不仅如此,产业园区的投资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对科学规律的不熟悉和对市场把握不准。部分地方政府怕“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在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上,小心再小心。面对这种滞后观念,我们应该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意识。甘心为后人栽树,放下暂时的GDP增长率,蹲下来才能跳得更高,不要一味向钱看,眼光看得长远,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2、转变产业园区体制

产业园区的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经济新常态中最重要的两个认识和概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跑马拉松不是百米竞赛,要合理分布体力、速度与时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在体制改革中简政放权,企业是市场的主导,政府是服务的角色。把“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产业园区的活力,以市场为风向标,产业园区要深知市场需要什么,不能把自己束之高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使得产品能够走进平常百姓家。从而得到经济效益和 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3、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

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要以人为本,人才是产业园区的重要支柱。那么人才的引进与创新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高精尖人才来园区创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先发”才能“制人”不能一味的模仿,而没有自己的研发。人才的创新在于教育,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重点在于教孩子如何接受和理解,很难达到运用知识这一层面。产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在于人的发展,创新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发动机。

4、建设生态文明型产业园区

在产业园区的发展中,出现了局部污染严重的问题。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压力大,使得很多优秀的产业园区难以生存下去。产业园区要积极运用科技创新,走出环境污染的瓶颈,找到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改变园区内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产业园区内建立绿色化链条,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要不断将环境建设纳入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保证绿色产业园区的发展。

5、建设个性化、品牌化产业园区

文化具有独特的起源、发展和内涵,一个产业园区的文化对整个园区的发展具有先导和动力的作用。它深深地植根于人心,追求园区发展的理想、园区的发展不仅在于能为人类提供风足的物资资料,更在于精神层面上的支持。在产业园区文化上要建设个性鲜明的园区。从园区的各要素中协调、发展、提升个性化,增强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内在到从园区的风景、雕塑等外在充分地体现自然、历史、人文精神的标志性。从而打造园区的品牌效应,打造产业园区新名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1月2日
下一篇 2015年1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