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这个村九成新建大棚实现智能化 一人能管一个棚

手机远程监测大棚,数据更精准操作更便捷

11月22日上午,和煦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冬日增加了不少暖意。寿光市众多蔬菜大棚种植户纷纷走进自家大棚里,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村民李志国起床后,并没有着急去大棚,而是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手机。

“玩手机不干活”似乎不务正业,但李志国玩手机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大棚蔬菜。原来,他家大棚里安装了监控设备,可以远程传输到手机上。他通过手机上的软件,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大棚里的状况。

此时,手机屏幕上显示出土壤湿度和大棚温度有些不妥,李志国随后来到大棚,打开浇灌设备,准备给菜椒补充水分。“有一个设备插在土里测试土壤干湿度,我们根据这个数据决定是否浇灌。”李志国说,以前给蔬菜灌溉,都是凭经验或目测土壤干湿,而现在通过设备监测,数据更精准,能种出更好的蔬菜。

在李志国的大棚里,各种高科技设备随处可见,将整个大棚“全副武装”起来,有智能放风设备、温湿度监测设备、自动喷雾设备……今年49岁的李志国算是老菜农,见证了村里蔬菜大棚的发展历程,不过,他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这么一个长250米、14亩地的大棚,我自己就能管理,只有在采收季节,家里人才会过来帮帮忙。”李志国说,过去种大棚菜非常费力,现在这么多高科技设备,省去了很多人力。

在手机上设置好温度,设备自动开关放风口

250米长的蔬菜大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喷药

近两年新建大棚

90%用上智能科技

“‘智慧化’已经成为我们村蔬菜大棚的发展方向。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 管理技术,在近两年的新建大棚中应用率已达90%,帮助新一代菜农实现轻松种菜、精准种菜。”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介绍,高科技设备在村里真正实现了普及,最终受惠的是菜农。以前菜农们没日没夜地干活,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完成蔬菜管理工作。

村里很多年龄大的菜农接受新事物也非常快,不断增加自家大棚里新设备的比重。“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设备更新换代,我们的蔬菜不仅产量提高了,品质也比以前更好。现在一个普通的蔬菜大棚年均利润能达到30万元。”李新生说,今年东斟灌村新建300米长的高标准大棚44个,投资3000万元,现代化农业设施投资的比例越来越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