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款侵犯个人信息App下架,超八成 民担心个人信息被卖给第三方

11月3日,国家 信办发布了依法集中查处一批侵犯个人信息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App,其以强制、诱导、欺诈等恶意方式违法违规处理个人信息行为。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查处“超凡清理管家”等135款违法违规App。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硬件设备,基本上我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手机。虽说表面上我们离不开,其实更多的是离不开App,成千上万的App给用户提供了 交、购物、游戏、工作、娱乐、兴趣全方位的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增加了一丝隐私泄露危险。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小编通过草莓派问卷平台进行了抽样调研,了解 民对于个人信息方面的一些行为习惯。参与本次调查的 民情况如下,男女比例分别为40.0%、60.0%,其中年龄27-39岁占比67.4%。

超九成受访 民认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你搜索一个关键词或一件商品,接着就会收到很多类似广告的“精准”推送;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刷脸”次数越多,“丢脸”的风险可能就越大,超九成(97.2%)受访 民认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而在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并出现损失后,66.4%的 民会在 上查询补救措施,64.0%的人会选择 警并冻结银行卡等账 信息。

超三成 民会认真阅读App详细条款,而必须勾选才能使用导致部分 民从来不看条款

移动互联 时代,App成了人们的必备工具。而用户在首次下载安装或更新一个App时,都要勾选同意一整页的隐私政策,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成为常规操作,不勾选便不能使用。据草莓派调研数据显示,47.4%受访 民偶尔会看App内的隐私条款,35.6%的人每次都会认真阅读条款,17.0%的人则从来不看,直接同意条款内容。

读取通话记录、访问联系人等是 民认为被App索权较严重的权限

手机上的APP通过收集个人信息,“窥探”用户的职业信息、个人爱好、消费习惯等,便可以向用户进行“精准”推送。据草莓派调研数据显示,读取通话记录(69.6%)、访问联系人(65.0%)、打开摄像头(61.2%)等权限是受访 民认为被App索权较严重的权限前三名。

超九成受访 民使用App时能感知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个人信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个人信息被泄露和贩卖情况非常严重。据草莓派调研数据显示,47.6% 民在使用各类App时,经常能感受到个人信息被泄露,仅有6.6%的人没有感知或从未关注过此类问题。由于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和被贩卖严重,造成了各种推销短信、骚扰电话、传销活动异常猖獗,广大群众深受其害、不堪其扰。

超八成受访 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后被贩卖或交换第三方

身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在个人信息被采集之后,往往不知道信息的流向,其中 购、买房、买车、贷款等行业,几乎成了个人信息泄露和贩卖的重要渠道。据草莓派调研数据显示,在个人信息泄露后会出现的问题中,超八成(82.0%)受访 民担心个人信息被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71.8% 民担心被电话或短信骚扰,62.4%的人则是害怕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利用从事诈骗活动。

着眼未来,科技会更加发达,信息会更加便捷,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筑起一道“防火墙”。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仅靠行业自律和企业自觉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和监管,加大对非法获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而对于用户而言,则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个人信息关系到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一旦出现信息泄露,法律就是最好的武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