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T:十载求索,精进前行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细菌耐药问题同样非常严峻。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多种抗菌药的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已占近一半(45%);耐多药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也占全部大肠埃希菌的56%。同时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并呈增多趋势,许多抗生素或抗菌药治疗无效,患者病死率增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这就需要建立全国性的、有代表性的细菌耐药监测 ,以便掌握我国细菌耐药情况,并采取防控对策。

金葡菌感染占革兰阳性菌感染首位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支持下,1988年,经原卫生部批准,由中国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共同组成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后者又于2005年组织全国主要地区的代表性医院,成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为组长单位,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8家医院组成全国性的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简称CHINET。

10年来,CHINET将每年监测的总结资料撰写成文,发表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此外,由各参与单位的感染病学和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发表的有关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专题论文约50余篇。目前,监测 已扩大至全国17家医院,包括15家三级综合医院和2家儿童医院;耐药监测点遍及全国3个直辖市、9个省和2个自治区。10年间累计监测近52万株临床分离菌。获得了准确和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及时掌握临床重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动态和变迁,从而发现新的耐药菌和开展耐药机制研究,及时反映了全国细菌耐药情况。

历年来,金葡菌感染在革兰阳性菌感染中始终占据首位,约占年革兰阳性菌构成比的35.5%~36.1%。金葡菌中MRSA的检出率由2005年的70.6%下降至2014年的45%。然而金葡菌感染儿童患者中MRSA检出率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18%-2014年33.4%)。儿童中的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包括中介株和耐药株(PISP和PRSP)由2005年的6.5%发展到2014年的20.2%。儿童中上述该两类耐药菌株检出率的上升,应引起重视。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等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粪肠球菌为高。该属细菌中万古霉素耐药菌株(VRE)已在我国的综合性医院普遍出现,主要为屎肠球菌,2014年的检出率为4.2%。

须加强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菌株的监测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是目前我国革兰阴性杆菌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在革兰阴性菌的每个菌属中均有出现。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的逐年升高尤为显著。2005年,该菌对上述两种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3%左右,2014年的耐药率分别上升到10.5%和13.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菌株主要发生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细菌中。CRE菌株多分离自ICU(重症监护室)病房,检出率可达1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的患者中CREKP的检出率可达12.4%。在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两种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2014年分别为27%、24%和62%、67%。而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上述两菌对该两种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5%。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往往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全部耐药(除替加环素和黏菌素外),故被称为广泛耐药菌株(XDR)。XDR主要在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尤以XDR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且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该两类细菌中XDR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4%和19.7%。

上述耐药监测资料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果;及早发现耐药菌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在医院中的扩散,并开展耐药机制研究;同时也为药政管理部门采取管理抗菌药的措施提供参考,并为研制抗耐药菌感染新药提供信息

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检出率的逐年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须进一步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继续为感染病诊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在新形势下,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计划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开展不同感染部位和不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供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参考,提高抗感染的治疗水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9月12日
下一篇 2015年9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