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农药的庇护,而农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只有合理的应用才能造福于人类。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的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设和统防统治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植保无人机施药开始被重视,以其节水、高效、环保健康等优势打动人心。
笔者此前曾受到邀请,前往山西省吉县实地采访当地的植保无人机作业,在现场每棵苹果树身上,自上而下都均距贴上了五张黄色的小纸条,这是何意?
小试纸大作用
这些试纸叫做水敏纸,是专门用来检测农药喷雾质量的。
事实上,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一般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体现出防治效果。很多企业在初始研发、后期展示实验、都愿意用相关测量器材来评价他们的植保无人机的喷雾质量。
目前行业中应用较多的也最为简便的检测喷雾质量的方法是—水敏纸法。
水敏纸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专业试纸。当植保无人机的喷雾雾滴落到其表面时,立即产生蓝色斑点,人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蓝色斑点,即可直观的看到植保无人机的喷洒效果,以及雾滴是否达到靶标位置。
喷雾质量在农药利用率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喷雾质量的相关参数分别为雾滴密度、雾滴体积中直径、覆盖率等,用显微镜等设备进一步观察水敏纸,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
操作流程马虎不得
水敏纸应用的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1、当进行检测时,根据植物的高度和叶经密度,将雾滴检测卡放置靶标部位(在果园中使用时,如葡萄园,应在树冠、树枝,树叶或藤蔓处放置。),并用工具将其固定避免风力将其移动。
2、此时需注意应平行放置卡片,避免雾滴降落在卡上因陡峭的角度而留下划痕而不是点。
3、为了科学统计与减少误差,每个喷雾区应至少放置五张检测卡,以便在观察判断分析雾滴沉积分布是否合理,还可应用水敏纸雾滴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雾滴密度。
●雾滴检测卡是遇水变色的,所以不可用手直接接触,务必要带手套操作,还应避免在雨天或空气湿度很大的情况下使用。
●若使用过的雾滴检测卡需要保存,可现场拍照记录保存或取回放置在避光、密封、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当然很多时候,还需要其他检测手段来共同辅助,比如,为了研究喷雾作业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可采用聚酯卡、荧光分光光度计、卡罗米特纸卡等对植保无人机的喷雾沉积量、沉积密度及分布均匀性等参数进行取样和分析,通过这些研究数据,即可分析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等工作参数对喷雾沉积均匀性及浓度等的影响。
“显药镜”也照出了行业的“病”
当前通过水敏纸法,既有效帮助了植保无人机生产者不断通过实验结果,改进自身产品质量和水平,也让更多人见证到了“空中拖拉机”的应用效果,但是同样也暴露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标准待出台: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如《飞机喷洒设备设计规范》(MH/T1049-2012)、《飞机喷雾飘移现场测量方法》(MH/T1050-2012)、《喷雾飘移的风洞实验室测量方法》(MH/T1051-2012)等10多项行业标准,但没有专门针对无人机植保作业标准有具体要求的,只能参照有人机进行操作。
而且国际市场上对水敏纸作业效果有明确规范,具体到在同一药量和作业范围内,不同药剂,不同作业时段下,每平方厘米多少药滴最为适宜,而国内在这一环节也还是欠缺的,并没有明确标准规定植保无人机的水敏纸测试量以多少为宜。业内人士称,目前行业内通用的标准为每平方厘米15滴。
水敏纸质量待提高:根据笔者调查,当前国内水敏纸生产企业并不多,购买渠道也匮乏,相较瑞典的产品还存在洇染、外扩、不够准确的缺点。业内人士透露,销量较好的厂商一年出货量在五万张左右,整个水敏纸行业的发展都待进一步提高。
配件设备需改进:当前行业中喷雾器械杂乱,所喷出的雾滴有的是过大,有的是过小,大雾滴落于作物表面时会产生弹跳,约有50%左右的药液落在地面上,导致药效不能完全发挥。为了提高喷雾质量,有必要改良现有喷雾器械,减小喷片孔径,降低雾滴中径,形成良好的雾化效果。
专用药剂待开发:当然也不能放松对专用于无人机上的农药研究,配套药液的产生将使作业效果更佳。同时在喷药时加入有机硅等助剂,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减少药液因弹跳造成的损失,在蜡质层较厚的作物上使用表现尤为突出。
无人机性能需完善:无人机本身性能的改善也迫在眉睫,续航问题是行业最为头疼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施药效率。而且其稳定性也需进一步加强,不能达到“定高”的硬指标,也就不能让农民朋友们足够满意。
一张张小小的水敏纸,就仿佛是施药效果的“显药镜”,但愿在无人机植保行业中,能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早日迎接到智慧农业的春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