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司当“农场”?——创业者都该看看的滴滴成长史

柳青加入滴滴之后总结道:经营公司就像经营一家农场。

公司,尤其是领域开拓性的公司,从开拓市场(垦荒)、培育市场(肥田),到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抵御风霜雪雨),才能有所收获。农耕文明的细腻和无微不至,尽在其中。不亲历那些辛苦的人,是不会发出“农场”之叹的。

滴滴走过八年,程维和他的伙伴们曾经有过怎样的付出?风雨洗礼后又以怎样的面貌再出发呢?

落下第一锄

2012年,智能手机在司机中还不普及的年代,怎样说服第一批司机尝试使用APP接单,是程维“垦荒”的“第一锄”。

没有捷径,就是把北京189家出租车公司列出单子来,一家一家找司机谈。开始比较书生气,谈商业逻辑,根本没人听。回来总结,立刻改——站在司机角度谈“赚钱难”,算是稍微打开局面。但当时的团队一天跑几场,上下午连轴转做推广,一天也只能拉到三五个司机师傅安装APP。

团队天天受挫,有点灰心。程维一句话让他们坚持下来:“189家出租车公司不是还没全谈完么?还没谈完放弃啥?”

此后大家各显神通,什么“交通台评书打广告”、“去司机休息的地方做地推”、“自己叫单让司机觉得APP有赚头”……没人知道,这群人看似无用的“翻动泥土”,会成就日后繁茂的“农庄”。

汗水与收获

APP推广难,推广后的产研团队日常维护、功能升级同样不易。白天的高频应用发现问题,下午晚上改,测试的工作基本都是凌晨。凌晨路测发现问题,马上改, 4、5点再测。为了节省时间,团队干脆背上电脑,马路边儿上坐下就改。有人见过早上4点钟的北京,但又有多少人见过早上4点钟的“滴滴们”呢?

够拼的技术团队加上给力的推广,滴滴迅速成长, 2013年10月,业内第一份行业 告显示:滴滴打车市场份额59.4%,超过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

让人们印象更深的,是 “滴滴”与“快的”的补贴大战:滴滴补贴10块,快的补贴11块,滴滴补贴12块,快的补贴13块,滴滴补贴10-15元随机!程维回忆竞争的紧张:“团队当时也是提了一口气再接一口气再接一口气,就是拼。”

这场营销活动,促进了滴滴APP的普及,让原本可能应该5年完成的市场教育在1年里被迅速催熟,用手机打车成了中国人出行的新习惯。

乌云压顶

2018年是滴滴最灰暗的一年。安全事件发生后,全行业停止了顺风车业务。

压力也给了滴滴“知止而静,安而后虑”的思考契机。滴滴认识到,用户体验是企业的根本,而安全是用户体验的第一块基石。程维明确提出,“ 2019年就是做安全、做质量,增长不是我们这个时间应该关注的事情。

“安全事件后的滴滴,专注于”打地基“:

首先是“停”——2018年8月27日起,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其次是“增”——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方便用户快速使用“一键 警”、“行程分享”等功能。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 警”,乘客端提示添加紧急联系人,有助于亲友紧急情况下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

最后是“协同”——协同 会各界共建安全监督顾问委员会,帮助滴滴持续提升安全建设能力。协同交通、安全、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了两场专家意见征求会,找办法出主意。协同警方成立“警方调证对接工作组”,配合高效调证。

一句话,收拾经验教训,提升安全再出发。

精耕细作,播种未来

2020年的滴滴八岁了。初心不变,但思考更成熟。

2018年开展安全攻坚战以来,滴滴 约车安全投入超过20亿元,借助大数据手段,记录每笔订单详情,确保全程可追溯。并由滴滴安全客服组成“警方调证对接工作组” 7*24小时待命。在警方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符合基本调证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客服最长不超过10分钟,即可配合警方完成调证工作。

与此同时,滴滴成立了安全响应中心,绝大多数与安全有关的客服进线会在10分钟内进行升级,130分钟内开始处理,远远优于国家要求的24小时内处理响应,5天内处理完毕的行业规定。

详尽的安全保障,精细的服务,不断探索的业务升级,将是滴滴今后的主旋律。风雨过后,我们看到,程维和他的伙伴们依然在“农场”里辛勤的精耕细作,播种未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4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