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曲靖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王东不畏困难,为国尽责,为民解忧,教书育人,把党的阳光和温暖传递给残疾学生和家长。
扎根特教终不悔
32年前,初中毕业的王东,被当时教育部直属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录取。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带着“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称 回到家乡,19岁的年轻小伙子从此踏上了特殊教育的三尺讲台。弹指一挥间,40多岁的他已满头白发,楼上楼下一些小孩会叫他“爷爷”,一些不熟悉的人见到王东也会把他误认为早已退休的“60”后。28年来,他教过听障、视障学生,还承担过多重和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他所教的学生,有的在大学图书馆工作,有的开了针灸推拿店,有的在家种葡萄,有的从事快递工作……虽然这些职业很平凡,但他常常为学生能自食其力而自豪。
王东常对教师们说:“从事特教工作,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专业精神。”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刚开始工作他就特别善于从课堂中进行总结和研究,工作3年就在《现代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2003年关于手语研究的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他的论文获全国首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一等奖……
2010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王东始终坚守特教一线,把党建引领,融入教学专业示范、人才培养和服务师生中。
倾心党建勇创新
王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长,不仅为本市人 、教体等部门开发了教学应用软件,还以“载体数字化助力党课课堂化、资源数字化助力学习多元化、平台数字化助力管理信息化”进行党建创新实践。他把学科教研的备课方法和多媒体互动技术运用于“三会一课”,让党课更加贴近党员实际、更加生动有趣;收集整理了570多个党史、红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等微视频,配发至每个班级,确保党章党规和党史进课堂有内容、有资源,也让教师能根据需要选择相关资源运用于思政、语文等学科教学,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党建工作的双向互动融合。他还开发了系列电脑小程序运用于日常工作,开展了基于远程互动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 络移动党课创新实践。
王东特别注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主持了2项省级党建课题,其中1项案例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2次应邀到其他州(市)和曲靖市委党校作党建专题讲座。学校荣获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南省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学校”“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20余项省级以上称 。
心系师生有大爱
王东同志始终坚持抓党风兴校风、抓党风强教风、抓党风促学风,不断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带领教师为全校400多名从3岁到20多岁的全寄宿听障、视障和智障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他和同事一起走过泥泞、爬过山岭为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实施“一人一案”送教上门和康复训练服务;多少个不眠之夜,他陪着学生输液打针;28年来,他几乎未在家过一个完整的端午节与中秋节;在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中,他见证了1300余名盲、聋学生顺利毕业,多数均学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众多家庭从此改变了命运。
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持续组织开展“三联系”活动,带头联系非党教师、困难学生和班级。聋人赵教师就是他一直联系至今的3名教工之一,赵老师夫妻俩均为聋人,从赵老师孩子的学习,到她爱人在老家养猪、从事交通运输工作,以及很多生活中小区物业、邻里关系的处理……王东也记不清,多少次通过短信、微信、视频或面对面帮她沟通,为赵老师一家解决了很多生活的不便。
学校保安都知道,虽然王东从家到学校不过3分钟,可他每天进校很早,离开最迟。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可能需要比普通老师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当被问起从事特教这么多年的感受时。王东说,特教就意味着远离喧嚣,但能用专业知识和爱心服务残疾学生,呵护他们快乐成长,我很自豪。
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