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当课桌,墙壁挂锄头,这所小学30多年走出百名大学生

又是一年高考出分时,近日,全国各地高考成绩已陆续放榜,975万名学子通过这次人生大考,来检验自己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学习成果。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在漫漫求学路上,刻苦读书,破茧成蝶。时至今日,金榜题名的考生无不经历过一段艰辛刻苦的奋斗过程。两间简陋地土坯房教室、六排木板搭建的简易课桌、锈迹斑斑地煤油灯……这座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小学校舍,已走出百名大学生。

邯郸市馆陶县王桃园村,位于冀鲁交界处,全村有125户、525口人,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经济落后。自明代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观念,村里建有一座陶山书院,明清时期曾考上几位进士,因此,该村又被称为“进士村”。

村子里有一个巨大的“学子金榜墙”,上面记录着恢复高考以来,村里走出的大学生的名字,共130人。

王桃园村仍保留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旧址。而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地环境里,一批批优秀的桃园学子从这里走向 会。如今,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校舍被当地保留下来,成了一座“博物馆”。

打开小学校舍的大门,两间简陋的茅草土坯房进入视野,校园里的地面除了通往教室是砖砌的,其他地方均是土面。在校园内的东侧还种着一棵枝繁叶茂且挂满果子的桃树。

58岁的王付泉,当年,就是从这所简陋的校舍里考上大学的。他是王桃园村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5位大学生。1981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名师范学院,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这所简陋的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而如今,王老师也是桃李满天下。“虽然,校舍简陋,学习环境艰苦,但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一直很高。”王老师说,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谁成绩好!

王桃园村小学旧址坐北朝南,为四合院格局。从校门口进入后,两侧各有两间小草屋,分别为“老师屋”、“做饭屋”、“实验屋”。在学校的土坯墙上还挂着各种各样的农用锄具、水缸等物品,还有一块写有“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村里锄大地”字样的牌子,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

当年,在学校里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健身、娱乐器材,而是大小不一地铁圈。

进入学校后,迎面进入视野的是两间宽敞的茅草屋教室,教室内外的墙壁均是泥土面。教室内光线昏暗,在教室正面的墙上挂着一条写有“励志梦油灯下的读书声”内容的纸质条幅。教室吊顶是用高粱秸秆编制而成的,环顾四周,漏雨的痕迹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课桌是由六排木板搭建起来的,“课桌”上仍可以看到当年保存下来的煤油灯、珠算盘和手电筒等物品。

“做饭屋”是当年老师做饭的房间,门窗糊着一层薄薄地白纸,极具八十年代农村的装饰风格。在门口还停放着一辆“二八”自行车。

“老师屋”,顾名思义,是老师住宿休息的场所,空间不大。火炕、娃娃年画、带锁的柜子等等,仍保留着当年的场景布置。

“实验屋”是学校存放实验设备的房间,墙壁上装有大小一致的格子,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如今,王桃园村在教育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王桃园村小学在全县乃至隔壁山东冠县都有一定名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18年5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