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互动作业”App的微信公 “作业小互”被媒体曝光有大量不雅、性暗示的内容,引起了 会的广泛关注。近些年,因为互联 行业的高速发展,内容生产的门槛降低,大量优质内容出现的同时,一些“涉黄”等问题内容也随之而来,这些内容也逐渐渗透到了教育行业,这次的曝光也并不是教育行业首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于拥有内容分发能力的互联 平台,类似垃圾内容的监管已经是绕不开的问题,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教育产品解决涉黄的问题究竟有多难?
一.
“问题内容”为什么会大行其道?
“涉黄”内容这件事其实从互联 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了,至于这么多年状况没有改变的,是因为人性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1、人性问题。产品的运营方从运营数据的角度来说,这类垃圾内容相比学习内容显然更吸引眼球,更容易做出高的数据,同时扩大产品的“商业价值”,能够带来可观的曝光量和下载量,拉动人气和各项数据,因此很多人“铤而走险”也要一试。但是这里的增长并不是持久的增长,与产品的目标尤其是教育产品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2、“涉黄”边界模糊难以准确界定。此次被曝光的账 里充斥着大量低俗及挖苦老师的不良内容,含有“ 恋”“污”“早恋”等字眼的标题党文章被多次推送。在《私底下的你们原来是这样的人》《现在 恋真的很严格,劝大家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等多篇推文的精选留言区中,还出现了“看黄片”、“做爱”等字眼。负责人称:“内容不算涉黄,仁者见仁”,“成人看没问题,只是不符合青少年。”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给后续的事件处理上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3、监管松懈、处罚力度不足。从监管方面来说,通常情况下较为后置,历次的教育产品涉黄事件中,都是在媒体曝光之后,监管机构介入。然而处罚力度并不高,通常情况下仅仅是暂时封 和小额罚款了事,违法成本很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八条 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 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互联 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也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其法律效力和处罚力度也稍显不足。
二.
人工还是机器?如何解决涉黄问题
在互联 行业中,并不是没有通过“灰色地带”“打擦边球”迅速起来规模,后期进行洗白转型成功的案例。然而在教育行业是决然不可能行得通的,你的教育属性决定了家长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伤害他的孩子,原罪是难以洗白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