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成都软件企业只有500多家,产值不到1000亿元。而今天,成都的软件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3000亿元,其发展历程成为全国软件产业的一个真实缩影。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周世杰教授
“软件行业已经成为与我们生活相融合的产业。”在近日接受专访时,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周世杰教授这样说。
作为全球软件产业版图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都已经建立起持续扩大的产业规模,对 会各领域的支撑作用也日趋重要。
但巨大的体量并不是这场技术革新的终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都软件该如何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创新思维,抢占先机
《产城》:成都软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态势如何?成都大力助推新经济发展对于软件企业意味着什么?
周世杰:根据去年我们对成都市软件产业的调研,成都市软件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应该说是相当好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而成都市大力发展新经济,对大大小小的软件企业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随着政府大力发展新经济,市场必然会催生一批新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如果成都软件企业能够把握机遇,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将能乘风而上,甚至能一跃为行业中的独角兽。
?但另一方面当新经济带动着高端科技企业成长起来以后,便有可能会进一步抢占传统企业的市场,使未跟上发展步伐的传统软件企业生存更加艰难。
《产城》:软件行业的平台化渐成趋势, 在您看来,各界如何用软件定义新的商业模式与生态平台?企业又该如何顺势而为?
周世杰:在这20年的软件产业发展史里, 我国软件产业的体量一直在壮大,去年规模以上的企业已有3.78万家,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这也让软件产业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作为辅助支撑工具,到如今转变为融入到所有的行业发展当中。
在不同的行业当中,也就形成了一些行业软件,而这些行业软件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软件定义未来已经不是一个空洞的口 ,确实已经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或找到未来的发力点,我认为需要有几点思考。
软件行业平台化渐成趋势
换道超车之策:转型升级
《产城》:成都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在什么方面?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世杰:成都市发展软件产业,总的来说还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软件产业已在中西部占据了重要地位。
2017年,成都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665.0亿元,占全国的4.85%,中西部的30.69%。
但不得不说,成都市发展软件产业还是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产业规模和政策扶持力度偏小、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失衡、核心竞争力和资本市场活力不足。
目前成都软件产业的增速虽在全国前列,但对于整个产业规模而言,要实现由大变强还急需转型升级,实现换道超车。
而且成都市软件产业的结构略有失衡,主要是由一大批小而散、盘踞在软件生态链低端的企业支撑起来, 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龙头软件企业很少。
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需要企业进行自我革新,从产业的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换道超车,改变过去以项目为生存方法的模式, 建立长期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政府也需积极思考分析对软件产业的定位,将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发展。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