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校又见神仙题,用短视频演绎古诗词
近日,黄河科技学院 一中国古代文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将古诗词以视频的形式演绎出来。其中有学生穿睡衣高跟鞋演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视频中,几名大学宿舍的女生正在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女生撩头发,还有女生骑在拉起的床单上,类似骑马舞。视频中的气氛整体欢快。
在媒体采访中,出题的黄河科技学院老师张彩丽称,视频很搞笑,也比较有创意,但是没有突出情绪,会扣10分。
在 上,有 友认为这是“神仙题”,也有人认为这种演绎方式,“苏轼看了都上头”,也有 友表示,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切合大学生的情况,总比死记硬背的僵化模式好。
短视频从国内火到国外,高校教师尝试与古代文学相结合
12月16日,映象 独家采访该出题老师张彩丽。张老师说,最后几年,短视频很火,甚至火到国外去了。据了解,过去两年来抖音国际版TikTok在美国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增幅高达1533%,同期Facebook的平均用户使用时长下滑了26%——截至2019年目前抖音已经在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上超越了老牌的Facebook。
2018年,北京商 道:为应对抖音在市场上的咄咄逼人,Facebook悄悄地发布了一款名为Lasso的应用,用户可以使用这款App创作音乐短视频,可见短视频的火热程度。
张彩丽说,一般人都是学过古代文学的,变成大学生之后,学生们觉得古代文学与现代 会脱节了,觉得没用了。现在的短视频很火,像梨视频,特别是后来的抖音等软件,把短视频推向全民,甚至发展到国外,给国外知名的facebook(脸书)带来不小的压力。张彩丽说,短视频如此火爆,几乎遍及 会各个方面,在高校里教书育人,不能与 会脱节,只教一些故纸堆里的东西。
在关注短视频火热的现象后,张彩丽就有了个想法,希望用现代的方式,把学生们喜欢的、 会上流行的 络短视频与所教的古代文学课交融一下,就想着给学生们布置短视频的作业。两个视频作业的要求如下:第一个视频内容是古诗词曲的朗诵、吟、唱三种方式演绎;第二种不同的诗词曲三种方式演绎。要求全体人员出镜出声,配上吟、诵、唱的诗词曲原文即可,时长不限。第二个视频关于古代文学的现代演绎或者街访话题,可以自己重新创作,也可以选择在群内发给学生的内容,需要把文字内容选择加工后通过有声语言和画面演绎出来,可以自己组员或者找人出镜即可,要求有字幕,时长不少于1分钟。两个视频都需要在片头或者片尾注明班级、姓名。
张彩丽还专门注册了一个抖音 ,专门上传学生们的视频作业。没想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视频经过 上发酵,引起了很多关注。
教师回应 上质疑:鼓励接触新事物,要有包容的心态
“如果故意忽视、忽略 会上兴起的新事物,这不是高校应有的态度。面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要理解他们,但也要想方设法把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待大学生们的短视频,只要掌握了古诗词的内容,表达方式可以多样,要有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看待年轻人用不同方式表达的意愿,不能过于严厉,更不能吹毛求疵。”
看到学生们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短视频后,张彩丽表示很出乎意料,学生们虽然演绎了,但是形式各种各样,甚至前卫、搞怪,但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们活跃的思想和人生态度,遗憾的是,没有把握住这首词的思想内涵,没有表达出苏轼原本在词中体现的情感。这个苏轼《水调歌头》的短视频,可能因此不会得太高的分数,会被扣掉10分。但这种表现方式也有积极的一面,有利于传播,而且还能看到学生们年轻的一面,看到另一种状态。
张彩丽说,现在出了这样的题目,最大的难点还在于评分标准的把握,既要体现学生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掌握情况,又要有利于古诗词的传播、发扬,还要与这个时代、 会相对有联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相关链接:业内大咖称,短视频要尽量拍得不一样
在2019年的短视频大会上,央视 视频中心策划总监冯晔在大象融媒集团《大象直播》采访时说:“任何事情,用正常的方式讲都会很无聊,所以包括我们在日常的找选题,寻找视频形式,寻找视频调性的过程中,我们都坚持用这样一个准则,去尽量把这个题目拍的不一样,包括我们在寻找视频形式的时候,也经常在B站、youtube上这些年轻人比较热衷的一些表达的手法,我们都尽量把它用到我们日常生产中,把它发挥到极致,做一个差异化的内容生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