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 赋能产业升级
超9000家企业站上云端、工厂车间实现智能生产、农产品线上售卖、水稻无人农场全自动化、刷脸即可完成在线支付……当下,以互联 、物联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以来,南昌市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经济为产业转型、 会发展带来新动能,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
预计去年电子信息产业
营收近2000亿元
近年来,南昌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 工程”,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南昌市经济 会高质量发展主方向、转型升级主动力、创新创业主阵地,以及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
2021年1-11月,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实现营业收入1537.4亿元,同比增长17.1%,总量在南昌八大工业主导产业中排名第一;全市移动智能终端产量约1.15亿台,其中手机产量近8500万台,预计全年移动智能终端产量约1.3亿台。
预计2021全年,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含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接近20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140家,营收194.67亿元,预计增速为20.4%;其中互联 和软件服务业规上企业1-11月营收为91.3亿元,同比增长29.8%。
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围绕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我市先后出台了《南昌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南昌市精准实施数字经济“一 工程” 推动数字产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南昌市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制度基础。同时,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发展政策十条》,打出一套行动和政策的“组合拳”。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把优质资源配给优秀的企业,在加强政策支撑的同时,筛选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凝聚力的“链主”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企一方案、一企一专班”的工作要求,为每个“链主”企业定制倍增计划,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以VR、软件、数字文娱、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 、电子商务、区块链、智慧城市八大产业为重点,打造8个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充分利用老城区闲置楼宇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楼宇,全市8大特色园区的总入驻及签约企业已超过360余家。
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引进一批重点科研院所平台。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中国工业互联 研究院江西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 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先后落户南昌。推进华勤图灵研究院、龙旗研究院、天珑研究院、欧菲中央研究院、美晨研发中心等龙头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筑好人才队伍“巢”,推动各类专家人才、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本地化合作。开展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双百计划”,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各20名(个),引进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团队。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于2021年8月正式挂牌并试运营,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近年来,南昌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跨境贸易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商业广场打造取得初步成效。“数字+线上体验”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成熟。电子商务新业态不断涌现,移动电商、微商城、微店繁荣发展, 红直播渗透到各行各业,有力地推动了电商经济的发展。
全市50%以上商铺实现“线下打烊、线上开播”“线上引流+线下服务”新运营模式。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8家,示范企业30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8家,示范企业40家。吸引了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猪八戒 、土八兔、滴滴等一批国内知名电商企业纷纷落户南昌。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32家,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
数字智能化推动南昌制造蝶变
涅槃换芯强劲引擎,汇聚数据注入动能,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为工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实现了精准控制和高效生产,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掀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江铃汽车有限公司富山工厂焊装车间,数百台机器人设备正在运作,生产的每个环节,包括涂装、总装、物流等环节,都能看到智能化的元素。智能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每8个小时就有一辆定制汽车下线。汽车从下订单到整车下线只需30天,数字化工厂让交付周期缩短了20%。
以 络为基础、以平台为核心、以数据为要素、以安全为保障,推动传统制造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发展格局下的南昌制造正在数字浪潮中奋楫前行。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5%,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达15%。
在农业方面,农村和农业物联 示范区不断延伸,江西省首个“水稻无人化农场”正在建设,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及“赣品 上行”等活动,多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探索以“党建+电商+村集体+合作 ”模式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业物联 、植保无人机、智能养殖、智能温室等智能化农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