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与系统工程领域科学家、专家座谈的时候表示,科学就是无尽的前沿,不要急功近利。
这是足以引起人们重视的地方。
科学就是无尽的前沿,不要急功近利。任正非说,“国家重视理论建设,就要防止急功近利。”
对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性,任正非强调过很多遍。其实现在国内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科技的创新力等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的创新需要有基础理论的突破。
这正是我们最欠缺的地方,而且这个事无法立竿见影,往往要板凳苦坐十年冷。
华为很强,就拿智能手机来说,华为就有一大堆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所以骄傲如老罗,也不得不承认华为的技术功底很扎实,其他手机同行基本是方案整合商。
但只是华为一家公司,终究是力量有限,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突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无数个人、团体、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华为的本质是商业组织,技术创新只是它的一方面,它的成功并不是靠创新实现的。当然,华为要想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创新。
创新需要两个要素,一个是人才,一个是理论。用任正非的话说,有些事光靠砸钱是不管用的,需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这就是为什么任正非对教育问题那么关注和痛心疾首了:“这么大的国家还能放下几张安静的书桌?”
任正非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尽管他从不标榜自己,但行胜于言,他知道怎么做才能对国家的强盛有贡献。
络上有很多名人大咖热衷于打造自己这方面的人设,其实是心口不一,邀名图利而已。说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做什么。
任正非表达过这样的主张,“主张国家拨款不要向企业倾斜,多给那些基础研究所和大学,我们搞应用科学的人要依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这跟那些千方百计争取拨款的企业是截然不同的态度。
任正非认为,基础研究是国家的财富,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国家的,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理论的阳光普照。
所以,教育的归教育,企业的归企业。
科学发展需要理论基础,而理论建设需要重视教育,这是一个逻辑关系。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科技方面的强国,跟科学家和工程师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倡导的一个发展政策有关,他很早就提出美国必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然后通过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全球竞争力来赢得国家的强盛,因为范内瓦·布什的倡导和影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科学发展的格局,所以他被尊称为“信息时代的教父”。
“对于一些短期内不能创造价值的纯理论科学家,要理解他们,让他们有体面的生活,这样国家才有未来。”
任正非指出,国家必须尊重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的发明创造,允许他们犯错误。比如在软件领域,其难度就是无法想象的:
软件是个复杂系统,不仅要在理论上“捅破天”,更重要的是“扎到根”,“扎到根”比“捅破天”难。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任正非多次强调过这句话,他希望国家重视基础研究和基础理论,不要功利主义,只注重短期的效果和收益(注:理论科学有时会脱离实际)。
“要让青年学者们敢于向上捅破天,走到国际最前沿,努力向下扎到根,使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原动力。”
这番话确实是金玉良言。
任正非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可能还停留在工业革命时代,理论建设不够,不适合信息时代……
所以,我们要重视基础教育,要允许一些差异化的教育,在教育上要允许一些“怪异”的学生成长。不能追求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出来——这是管理流水线工人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无法出现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这是需要全 会深思的地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