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音频下半场,估值20亿元的懒人听书,是如何带火有声书?

懒人听书创始人兼CEO宋斌

2012年,3G 络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移动互联 创业热潮如火如荼。爱听相声、小品的宋斌,受兴趣驱动,在那一年,于深圳创立了懒人听书,成为移动音频行业的第一批创业者。

2019年8月,懒人听书完成新一轮亿级融资,如今估值近20亿元,投资方包括青松基金、阅文集团、时代出版、基石资本等。眼下,懒人听书希望做大业务规模,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IPO。

内容制胜

与行业普遍烧钱换流量不同,懒人听书很少花钱做推广,获取用户几乎全靠自然增长,且用户粘性非常强,目前月活近4500万,日活约1600万,日均收听时长约180分钟。

宋斌说,有声阅读是移动音频中的大综合品类,包含出版物、 络文学、知识付费以及儿童内容、戏曲评书、财经节目等多元音频内容,喜马拉雅FM、蜻蜓FM在各自发展中都开始将有声阅读作为主打内容。懒人听书自诞生以来,一直专注于有声阅读领域,以PGC的书籍类长音频吸引用户。懒人听书的用户群基本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的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年龄普遍在18至28岁。

懒人听书的内容生产以“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为主,其中PGC多为直接成品采购或自主音频改编,懒人听书签约了1000多位主播,对采购内容进行声音内容制作。相比UGC,PGC内容虽然产量上不占优势,质量却更高。

宋斌强调,内容在精不在广。“有些平台内容广泛但繁杂,同一内容可能有20个版本,用户不知道哪个版本是自己最喜欢的风格,在挑选时耗费精力,懒人听书的同一内容,可能只有一到两个最优版本。”

对于如何挖掘精品IP,宋斌表示,有声书的源头本质是文学,多数在文学领域被验证过的作品,基本具备成为热门IP的潜质,“如果它已经是一本畅销书,或者有上亿点击量的 络文学,我们不用怀疑,直接用就行。”

面对日渐庞大、多元的听书群体,宋斌强调,随着有声阅读普及,有声书成为传统文化的音频出口,懒人听书未来将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强化平台的文化属性,除了玄幻、仙侠等 络热门小说题材之外,也会继续加磅经典出版物的布局,并尝试与评书、曲艺戏曲等“小而美”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合作。

探索付费

创业前四年,懒人听书的收入全依赖广告,2016年,借知识付费的东风,开始试点付费内容。

宋斌回忆,对用户的付费意愿,有过担心,可结果远超预期。“70后、80后都是内容免费时代成长起来的,接受付费很难,但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对免费内容可能没有很大概念,或许是付费形式能在中国实施的机会。”

2016年,懒人听书便通过付费业务实现盈利。2018年,付费内容收入占比已升至70%,达 2.5亿元,用户月消费率近7%。

不过,日益增长的付费内容让宋斌感到困扰。他介绍,目前平台有40%属于付费内容,未来该比例仍会持续增大。“过去,有些内容我们会一次性买断版权,2017年行业都开始做付费内容后,版权方发现能从中分到钱,就要求自家内容一定要做成付费产品,要求分成,以获得长线收益。但我们不希望所有内容全做成付费的。”

尽管懒人听书也推出了知识类付费内容,相比之下,宋斌更看好娱乐性付费内容的增长,“知识付费的内容并不会占比过半,我觉得可能只能占到5%。得到App带起的知识付费热潮基本退去,用户买单意愿大幅降低,原先打着知识付费的音频平台也基本转型了。”

此外,宋斌坦言,音频行业的用户红利下降,平台用户规模增长放缓,会带来运营挑战。这几年,懒人听书尝试在线下渠道做推广,效果都不太理想。不过,他相信,内容的沉淀,用户习惯的养成,是缓慢的过程,懒人听书的用户付费率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易观千帆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将超78亿元。“各大平台在产品体验上已无大区别,通过砸大量钱去获取用户的窗口期已经过了,现在拼的就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近期,懒人听书完成的新一轮融资,便是为将来争夺版权和IPO做资金准备。“如果版权费用需要提高两三倍,我们也能拿得出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9月15日
下一篇 2019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