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作为父母的你应该怎样做?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了,怎么办?

选择1:让孩子学会宽容、选择原谅,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不必在意。

选择2:以牙还牙,让孩子打回去,威慑同学,以后就再也不敢有人欺负他/她啦。

这两种你会选择哪种?

佛系一点的家长往往会选择第一种,息事宁人,让孩子不要计较,学会容忍。

这时候家长往往说的是:

“没关系,同学之间小打小闹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一定是哪里做得不好!”

“人家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其实这些话对于孩子的伤害特别大,一个希望父母帮助自己主持公正的孩子得到的却是希望的破灭。这些话语让孩子一肚子委屈却又无力自辩,同时这些话也在摧毁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更可怕的是,这些话语有可能让孩子对自我产生怀疑,他会自责地认为:我被欺负,我自己也有错,是咎由自取。

家长的忽视,会让孩子觉得即使跟父母说了,也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觉得毫无意义。所以,有很多孩子在遭受校园暴力后,都选择了默不作声,独自承受着外界所给他带来的痛苦。

那选择第二种的又会怎样?

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儿童间的冲突,而致使家长矛盾升级的新闻。有的家长甚至会“抱不平”为孩子亲自打回去。我们都可以理解,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宝,父母对孩子各种珍重爱护,生怕受一点点委屈,更别提被欺负了,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过激行为。

听闻孩子受欺负,家长首先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过度的安慰或者冲着孩子大喊大叫,甚至直接找到老师评理。在发脾气前,爸爸妈妈应该先想一想,究竟是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压力,还是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努力心平气和地问问孩子:

“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怎么做的?”

“你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你希望老师、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帮你?”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表示,大吵大闹解决不了问题,研究发现,家长的反应会对孩子“康复”产生重大影响。家长应先听听孩子的话,确认他的感受,然后表达6句话,再进一步处理,效果会事半功倍。

1.“鼓起勇气,告诉我。”

孩子被欺负后,因为担心说出来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或大人的反应过激,便保持沉默。因此,鼓励孩子对欺凌事件的直言不讳很重要,并且要确保孩子知道说出来不仅很勇敢,也是克服被欺凌的最好方法。

2.“这不是你的错。”

有时,孩子觉得是自己做错事才导致被欺凌,所以告诉大人只会加深尴尬和羞愧情绪。提醒孩子,欺凌的责任在于欺凌者。要确保孩子知道他并不孤单,欺凌会发生在很多人身上,但只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就有解决办法。

3.“你想怎么处理?”

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他想如何处理,这表明你信任他的决定,也能使他跳出受害者思维。家长应专注于帮助孩子找到不同的应对方法,然后支持他。

4.“我会帮助你。”

虽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很重要,但不要迟迟不与老师联系,尤其是当孩子受到威胁、身体伤害或欺凌不断升级时。所有类型的欺凌都会有后果,任何拖延寻求外界帮助的行为都可能使孩子的情况变得更糟。

5.“让我们避免这种事再次发生。”

让孩子从欺凌事件中走出来,思考未来如何避免才是关键。这里有一些实用建议,比如让孩子和朋友一起上课或吃午饭,尽量避开学校内欺凌弱小的热点区域。另外,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找一些可以建立自尊、自信的事。同时倾听孩子,让他说出认为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法,尽最大努力帮他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6.“谁是你的有力依靠?”

涉及欺凌时,孩子的同伴或许有很多好方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研究表明,友谊有助防止欺凌。让孩子想想,学校里有哪些伙伴可以依靠。比如有没有人陪他步行上学?有没有人和他一起吃午饭和坐公交车?如果孩子觉得他没有朋友,要想办法帮他发展友谊。同时,让他在学校找出一个可以求助、值得信赖的成年人。

引导孩子不欺负别人,也不被人欺负

孩子胆小内向,家长可以告诉他:你有权利保护自己,大声反对、学会表达愤怒和不满,学会求助老师。同时,应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使自己强大起来,受到他人的尊重。

当孩子出现霸道的苗头,家长可以帮他分析“欺负他人”的利弊——在别人眼中,他自己的形象其实也受到了损伤。如果不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面对倔强的孩子,一定的惩罚也未尝不可,让他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5月11日
下一篇 2019年5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