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 。
?
作为一个资深的互联 吃瓜群众,
大抵都深知互联 APP的尿性——不给权限不给用。
就比如黑马曾使用过一款第三方的指南针APP,
结果除了必要的位置信息之外,
它还要求获取通讯录和短信权限~
不给?
APP直接强行停止不运行!
(非当事APP)
不过一个去水印的软件通讯录、电话、位置啥的怎么全都安排上了?
嗯?
黑马曾一度很好奇,
难不成你这指南针APP还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么?
打没打电话不知道,
反正黑马后来才发现这玩意莫名奇妙的,
自己订购了一个移动的什么游戏包,
扣了黑马几十块钱话费~
上 一查,好家伙,
跟黑马有着相同遭遇的人还不少!
(大概率和黑马一样遇见恶意软件了)
在早年,黑马身边的朋友基本上
都遇见过APP乱扣费的情况,
虽然现在多有改善了,
但是APP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又成了一个难题。
在2018年的11月29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了
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活动,
在对10类共100款App进行综合评测发现,
10类App均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其中,“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和“手机 码”等
是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最常见的内容。
不给权限不给用,
给了权限又滥用。
哎,作为用户的我们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好在这种难
马上就不需要我们承受了:
2019年12月30日,
国家 信办、工信部、公安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
(以下简称《方法》)
《方法》旨在为监督管理部门
认定APP违法违规
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参考,
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和 民 会监督提供指引。
换句话说就是,
关于APP是否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认定方法来判定了。
就拿我们新下载需要登录的APP来说,
如果它没有弹出一个用户协议,
让用户去阅读隐私政策的行为,
那么这个APP就可以被认定为“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
另外,如果我们仅使用软件的位置信息
而软件却在强行获取设备通讯录的话,
APP也可以被认定“违反必要原则,
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可以说,这次发布的《方法》
为APP这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这意味监管部门今后的执法开始有法可依,
同时在《方法》监管下,行业会更加的规范。
当然,相关部门也应该推动相关政策的立法,
让违法的公司能够有相关被处罚的措施。
或许有那么一天,
第三方的桌面软件
不会一个劲的想要获取你的位置信息,
第三方的天气软件
也不会一个劲的让你给它通讯录权限,
大家各司其职,
只获取功能运行必须的权限。
在你理直气壮的拒绝让它们获取权限之后,
它们不会“傲气”的停止运行,
这一天,才是APP开始规范的一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