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智能电视的出现让人们从智能手机的个体体验回归到家庭大屏体验,但人们对于智能电视的画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人们已经适应智能手机优秀画质之后,更大尺寸屏幕的智能电视画质体验也显得尤为重要,而相较于智能手机的小尺寸屏幕,显然智能电视在优化画质方面还是会有些困难的,人们已经逐渐习惯OLED显示屏效果,但中国市场的国产电视品牌同样也有自研技术可以媲美OLED显示效果。
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排行榜中,中国传统家电厂商——海信仅次于三星和LG排在第三名的位置,在国产电视品牌中位居第一名的位置,这也让海信成为中国市场可以与三星、LG等国际大厂正面竞争的中国品牌。
对于智能电视的用户体验,消费者更多要求的是智能化生态和智能化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体验时间最多的还是画质效果,而海信在画质方面凭借自身的研发技术占据着非常领先的优势。
外观设计
当下的智能手机掀起全面屏时代,而海信智能电视不仅紧追潮流打造全面屏的外观设计,而且追求极致将边框做到当前技术的最窄宽度,在海信最新推出的75英寸HZ75E5A智能电视上,海信将四面边框控制到极窄水平,使得整机的屏占比高达96%左右,带来无边际的视觉体验,E系列的75E7F机型则采用顶部和左右两侧三边没有前框,悬浮式的设计不仅在视野方面带来更好的享受,而且对于画面的立体感也可以增强。
显示屏
对于不同的用户需求,海信也为不同型 的电视采用了不同的屏幕方案,不仅有全球顶尖的OLED显示屏面板,同时也有海信自研的ULED显示屏面板,这是海信引以为傲的一项自研技术,其峰值亮度可以达到1200nit,106%NTSC的色域范围让画面色彩饱和度更加丰满,甚至在综合体验方面要好于OLED的屏幕体验。
而在75英寸的75E7F智能电视上,海信为了追求极致的轻薄机身,采用了ELED侧入式背光源,同时色域范围达到130%,支持10.7亿种色彩显示,从而让画面的还原度更高,色彩过渡也更加自然,与此同时侧入式的ELED在节能性方面也具备优势,整机功率能效控制在230W。
在追求更高端画质的HZ75E5A型 电视上,海信采用DLED直下式背光源,虽然功耗相较于ELED稍高一些,但DLED对于画面的精准调控方面要更具优势,主要原因是DLED发光可以覆盖更大的面板,使整个屏幕的各个细节亮度色彩都更加均匀。
芯片引擎
有了优秀的屏幕面板之后,画面引擎的加持可以让智能电视的画质效果更出众,海信自家研发的Hi-View Pro配合ULED显示屏可以带来更稳定的画质体验,精准实现4096级的清晰控光,最高可以支持8K视频画面的显示,初期的Hi-View Pro画质芯片可以将画面分为600个独立可控光区域,而升级之后的Hi-View Pro可以将画面分为700个独立动态背光分区,让画面每一个细节的亮度都能精准控制。
软件算法
MEMC动态补偿技术已经开始被应用到智能手机,而在智能电视端,海信也在大尺寸屏幕上引用了这项技术,对于动态速度较快的画面进行仿真物理判断并智能补偿,从而保证画面不拖影,让动态清晰度更高,而更智能的是,海信还加入了AutoSport体育模式,在用户观看体育赛事的相关视频时,可以自动切换至AutoSport体育模式,而AutoSport体育模式的原理与MEMC基本一致,作用同样时为了保证画面清晰而不拖影,让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如果说智能手机让优秀的画质更普及,那么大尺寸屏幕的智能电视如果配备优秀画质,可以让用户的沉浸感和舒适感更强,海信凭借自研的ULED屏幕、Hi-View Pro画质芯片等技术综合叠加,保证了电视画质的优秀呈现,这可能也是海信立足于全球销量前三位的背后真正原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