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水上生活。

以下为回忆录:

长时间海上生活 需克服“亚丁湾综合症”

2015年7月16日,我在青岛某军港码头登上微山湖舰,那也是中国海军护航第7年。

作为一艘补给舰,自2008年12月首批护航行动以来,那会微山湖舰已执行过七批护航任务,是当时海军执行护航任务最多的一艘舰艇。

在上岸之前,我就听说这艘舰艇可是创下中国海军远洋保障多个第一、刷新世界海军史上补给舰执行护航行动多项纪录。不仅是是海军执行护航任务批次最多、护航商船最多、累计护航航程最远的舰艇,也是海上补给次数最多、补给物资量最大的舰艇,有“护航功勋舰”之称。

作为第19批护航编队,这艘补给舰可是经历过不少风浪。除了221天护航、264天出海任务外,编队还经历了也门撤侨、勇退海盗、远海补给等任务,成为当年海军唯一一艘执行过七批护航任务的舰艇。

结束200多天的护航生活,能与长时间未见面的家人团聚,这在当时舰艇补给班班长房磊看来是“最幸福的时刻”。在舰艇抵达三亚的那一刻,房磊看到从河南老家赶来的妻子和女儿后,迫不及待走下悬梯,一家三口相拥,抱起又长大不少的6岁女儿,深深亲了一口,而这距离上一次见面已是两年前。

常年的聚少离多,房磊曾经连妻子十月怀胎都未能陪伴左右,女儿已出生10个月,他才看到第一眼。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房磊满是遗憾,“给予的父爱太少”。

在采访所有护航官兵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中好多人每次回来,起初都会面临一种老兵俗称的“亚丁湾综合症”。由于长时间在海上,对外接触的人和事有限,具体表现在朋友聚会中会很难融入,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在舰船上整整5天的体验生活,一旦海浪超过7-8级,这艘排水量相对较大的补给舰也会摇摆起来,紧接着给人的反应就是晕船,甚至呕吐。在这种状态下,别无他法,只能减少走动,能躺着就不要坐着,能坐着就不要站着。

女海军士兵。

海军女兵在舰上跑步。

200多天护航 食材如何保鲜是门“技术活”

而炊事班的班长们,更是不容易,他们经常要在在颠簸的海面上配菜、切菜、做饭,这可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一开始操作被切到手上可是家常便饭,慢慢地熟练了也就好些。

生活在舰艇上的水兵们都知道,经过长时间的海上生活,最希望能吃上绿色、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作为一艘补给舰,如何保障自身舰艇和其他护航舰艇海上食品供给新鲜且不间断,是关系着整个护航编队的一件大事。

过去蔬菜补给是海军远航的一个瓶颈。由于蔬菜有一定保质期,到了两三周时间绿叶菜容易发黄,即使冷藏保存时间仍然有限,如何攻破这个难题,当时徐志明找到了“土方法”分享说,库里水分足不利于蔬菜保存,为了保持干燥,“我把蔬菜分散放在筐里绕着外沿裹上一层保鲜膜,这样可以提高一倍保存时间”。

此外,泡沫箱子装菜也不利于存放,他每次会将青菜一箱一箱搬出来,转移到更适宜保存的筐里去,然后再按照容易储存和不易储存依次排好。

中国海军海上执勤。

海军官兵在维护舰艇。

海上如何补给?要保证两艘同行同速舰艇处于静止

那么,补给舰在海上航行如何给其他舰艇补给食材和油品呢?期间,在一场补给演练过程中,我也找到真相。在两舰官兵的密切配合下,短短几分钟两舰间凌空架起了两道补给钢索,随着指挥员“开始补给”的口令,液货补给站的油水管像巨龙伸展身躯一样,顺着钢索俯冲而下。在干货补给站,补给吊篮就像空中观览车一样在两舰间来回穿梭,把一筐筐新鲜的青菜、萝卜、鱼肉等食品输送到某舰补给平台,在3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海上补给。

当时的微山湖舰舰长介绍,人平常站在甲板上都不稳,可要保证两艘同行同速的舰艇海上补给处于静止,整个横向补给过程难度很大,若遇上海况条件差的时候,危险系数会更高。“补给的时候,如果钢索突然断裂,打在人身上,将是致命性的”。

长期在海上漂泊,与家人的沟通必不可少。一张办公桌,一个石英钟,一部白色公用电话,在这艘战舰上甚是抢手。由于海上通讯信 弱,过去官兵每次去值班室打电话都要排队,每个人限制时间约20分钟。炊事班的战士经常会在炒完饭后,顾不上吃饭去打电话,而站岗值班的战士经常会在深夜值完夜班后打电话,因为那时人少。

每次舰艇靠岸,舰员外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电话卡与家人联系,电话不好打就和家人用通信软件视频聊天。

如今舰上通讯与首次护航相比已经算很方便。当时在补给舰上的孙宝辉回忆,首批护航任务期间,全舰只有一部电话,供200多名官兵给亲人打电话,打电话时间只安排在中午和周六周日。每月每人定时打5分钟,每月就一次。那时能打电话和家人聊天对全体人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再看看现在,电话想打就打,如今的护航官兵已经比以前幸福多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22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