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贵阳,从 ” 无闻之城 ” 到 ” 中国数谷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十年前你跟任何人讲贵州有可能发展大数据,谁都不相信。但是今天,我觉得这里就正在发生这样的奇迹。” 正如马云所言,” 奇迹 ” 改写了贵州 ” 贫困户 ” 的形象,也使得省会贵阳蜕变成万众瞩目的 ” 中国数谷 “。
高度决定境界 , 境界决定格局 , 格局决定未来。如果说从 2013 到 2015 年初露头角的贵阳是在 ” 数谷 ” 之路上冥行擿埴,摸石过河,那么从 2016 到 2018 年,大数据成绩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 中国数谷 ” 则已在行远自迩中渐入佳境。
公元 1638 年,” 千古奇人 ” 徐霞客首次踏入黔中大地,” 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 ” 的 ” 无人之境 ” 是他对贵州的第一印象,而后他来到省府贵阳,对于这座城市的评价,摛藻绘句的徐霞客却吝于修辞,其《黔游日记》这样写道:” 自入贵省,山皆童然无木,而贵阳尤甚。” 然而,谁曾想就是这样一个 ” 四面童山迥异 ” 的地方,在三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却因为大数据打破固有印象的桎梏,冲脱阻挡发展前进的藩篱,上演了一场出其不意的粲然蜕变。
大数据和一个地处西南的欠发达城市碰撞,如鱼得水,如鹰掠空。纵观贵州发展史,从封闭到开放再到后发赶超,俨然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在这部发展新范式里,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以创新的 ” 眼界 ” 和 ” 胸怀 ” 为世人提供了鲜活的 ” 贵阳实践 “。
1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
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苏轼
《大数据时代》一书中,” 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 ” 维克托 ? 迈尔 ? 舍恩伯格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并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华尔街日 》更是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 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可见,大数据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交叉融合的引爆点,势必形成一湍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
2013 年,对贵阳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时值全球信息化发展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稳固壮大,海量数据即触爆发,大数据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方领域,发达国家纷纷将大数据列入国家战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2013 年 1 月,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英国方面仍然一掷千金,宣布注资 8 亿英镑发展 8 类高新技术,其中 1.89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 3 亿元)用于大数据项目,旨在提升地球观测和医学等领域的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力;2013 年 3 月,美国白宫《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将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进行管理和应用,旨在提升利用大量复杂数据集合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并宣布投资 2 亿美元,联合美国 6 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共同提高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并形成合力;同年 4 月,法国政府投入 1150 万欧元,用于 7 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促进大数据研发 …… 大数据,正由一个技术热词变成一股全球浪潮。
2013 年,既是大数据走下神坛的里程碑,也是世界的 ” 大数据元年 “。
相比之下,中国正处于大数据爆发前夜,在这场大数据引导的新变革中,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最小,在一些领域甚至还有着创新与领先的可能。习近平总书记说:”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当国内还在观望局情,琢磨 ” 大数据是什么 ” 的时候,一支大数据异军已悄然突起在中国西南的一隅,贵阳——这个曾经被戏称为 ” 没有存在感的省会 ” 敏锐地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在审时度势中乘势而上,不仅对大数据进行了前瞻性、战略性思索,还谋划出一条科学的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双赢新路。
作为黔中经济区枢纽的贵阳,拥有稀缺的生态环境资源,地处北纬 26° 地球 ” 最美腰带 ” 上,平均海拔 1200 米,森林环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空气优良,地质结构稳定,水电资源丰富 …… 这是贵阳后发赶超的优势,在这样的优势下,贵阳宛如一幅待绘的卷轴,为开拓者留下了广阔的游刃空间。有了 ” 底气 ” 和 ” 信心 “,贵阳开始在大数据这条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大展拳脚。彼时,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全国省会城市 GDP 排名中,贵阳位居第 22 名,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700.30 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连续 30 多年经济平均增速达到 9.8% 以上的经济奇迹,并在 2010 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 的高速增长或许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靓丽表现,解决了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但是,随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变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经济 会发展受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对于贵州这种典型贫困省份的省会城市贵阳来说,想要冲出 ” 经济洼地 “,撕下 ” 贫穷落后 ” 的标签,走向 ” 发展高地 “,唯有借此机会 ” 背水一战 ” 改写历史了。
2
激三千以崛起,
向九万而迅征。——李白
时间追溯到 2013 年 9 月,贵阳引 ” 京 ” 入 ” 黔 ” 补齐短板,牵手中关村共同打造 ”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 科技因子 ” 的注入,成为贵阳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 ” 新引擎 “,北京知名企业与贵阳各区(市、县)签署了合作项目 106 个,投资总额达 465 亿元。10 月 21 日,总投资 70 亿元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项目在贵安新区开工,作为一个信息产业聚集地,它将成为国家面向公共服务、 会管理和经济建设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战略的核心。同日,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在贵安新区开工建设。10 月至 12 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与贵州省政府签约,三大通信运营商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至此,贵阳已经一跃而起成功抢占了大数据发展的制高点。
一大批大数据企业的开工、建设和落户,犹如一剂强心针,使得贵阳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路径也愈发明朗。
马云说:” 想成功,就要疯狂一点。” 贵阳既然选择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势必要为整个贵州省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引领示范的作用。
2014 年 3 月 1 日
贵州 ? 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贵阳成为国内省会城市中首个进行大数据产业专题推介的城市。
2014 年 3 月 27 日
第四届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大会暨 IDC 产品展示与资源洽谈交易大会召开,贵阳被评为 ” 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 “,这预示着贵阳已经成为发展大数据的标杆城市。
2014 年 6 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随后贵州省与贵阳市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局(委),旨在同步发展大数据产业,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014 年 8 月 21 日
“2014 贵阳云计算——大数据高峰论坛暨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揭牌仪式 ” 在贵阳隆重召开。论坛的召开,标志着贵阳已经有能力与戴尔、英特尔、甲骨文、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未来。
2015 年 2 月 12 日
工信部批准创建贵阳 ? 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首个国家家大数据发展集聚区正式落户贵州。贵阳和贵安正式成为大数据蓝海的领跑者。
2015 年 4 月 14 日
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交易所率先推动了数据互联共享方面的探索,旨在带动大数据清洗、挖掘和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
2015 年 5 月 1 日
贵阳全域免费 WiFi 项目一期投入运行,市民在筑城广场、会展中心等地搜索 “D-guiyang” 信 并连接后,即可免费上 。贵阳全域免费 WiFi 工程作为贵阳城市 ” 块 ” 数据汇聚平台和信息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贵阳实质性跨入了大数据时代。
2015 年 5 月 24 日
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年会举行,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揭牌。
2015 年 5 月 26 日至 29 日
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峰会和展会——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2015 数博会)在贵阳成功举办,贵阳大数据的声音已经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15 年 7 月 15 日
科技部正式函复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支持贵州省开展 ” 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 ” 建设试点。试验区以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和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为核心区,规划面积 60 平方公里。
2015 年 8 月 12 日
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编制实施大数据贵阳行动纲要,积极推进 ” 十大工程 “,着力把贵阳建设成为以大数据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为内涵的 ” 中国数谷 “。
2015 年 8 月 31 日
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 ” 推进贵州等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 年 9 月 18 日
贵州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以贵阳、贵安为主要 ” 试验田 ” 的地区聚焦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发展日渐深入;产业集聚资源流动加速,大数据产业迅速成长;国际化新平台逐一形成。
……
与此同时,《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 ( 2014 — 2020 年 ) 》、《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安新区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计划(2015 — 2017)》等一大波产业支持政策相继落地,成为助力大数据发展的强势 ” 东风 “。
2013 到 2015,三年时间,从 ” 跟跑 ” 到 ” 领跑 “,贵阳第一次在前沿产业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其曝光率与看似格格不入的 ” 大数据 ” 紧紧绑在了一起,人们惊讶于贵阳正在发生着的翻天变化,” 大数据 ” 让一切变得不可思议。而这恰恰印证了这个城市已经赢得生机—— 2013 年,贵阳市实现生产总值 2085.42 亿元,增长 16.0%;2014 年,贵阳市实现生产总值 2497.27 亿元,增长 13.9%;2015 年,贵阳市实现生产总值 2891.16 亿元,增长 12.5%。内生动力的蓬勃生长,成为贵阳城市经济发展中鲜明的发展图景。因此,才会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才会有李克强总理所说的:” 贵州在这里把‘无’生了‘有’ “。贵阳——这座曾经的 ” 无闻之城 “,正凭借着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向 ” 中国数谷 ” 华丽逆袭。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1 世纪以来,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风起云涌,全球创新科技和经济版图正处在 ” 大洗牌 ” 的前夜。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交叉融合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端创新资源的系统性东移已成为全球创新格局演变的重要趋势。同时,我国区域创新格局也在重构。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优先壮大发展,东部地区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长达数十年。
当前,以 ” 大数据 ” 为引领,以 ” 创新 ” 为发展主题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创新资源配置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大数据让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站上了同一起跑线上。以互联 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欠发达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历史机遇,区域经济发展东西部失衡,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 ” 单极 ” 局面将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被逐渐打破。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正因抢占科技制高点而极大地扭转其地位和影响力,地处第三梯队的贵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中国数谷 ” 是一个世界级的战略定位,承载了贵阳发展大数据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自贵州省委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宣告进军大数据的那一刻起,作为省会的贵阳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跻身国际舞台。打响了这场 ” 突围战 ” 的第一枪,贵阳并没有因为在全国新兴城市中崭露头角而沾沾自喜,而是在掘金大数据蓝海的实践探索中迎难而上,布局和谋划更缜密的顶层设计,并先后以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后发赶超,实现大数据 ” 聚、通、用 “,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创新城市中的一颗耀眼新星。
高度决定境界 , 境界决定格局 , 格局决定未来。如果说前三年初露头角的贵阳是在 ” 数谷 ” 之路上冥行擿埴,摸石过河,那么从 2016 到 2018 年,大数据成绩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 中国数谷 ” 则已在行远自迩中渐入佳境。
【2016 年】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省大数据局联合发布的贵州省 2016 年度大数据产业统计 告,2016 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营业收入 729.25 亿元,同比增长 21.5%,占全省大数据企业营业收入的 56.7%;市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总产值达 119.92 亿元;全市软件业务收入 95.83 亿元,占全省比重的 47.7%;全省大数据产业企业 2398 户,贵阳市 965 户,占全省大数据产业企业的 40.2%;全市纳入国家统计局 ” 四上 ” 的大数据企业 420 户,较上一年增加 119 户,同比增长 42.9%。全省大数据产业从业人员 11.15 万人,贵阳市大数据产业从业人员 6.02 万人,占全省大数据产业从业人员一半以上;全省大数据领域专业技术人员 12324 人,贵阳市大数据领域专业技术人员 7887 人,占全省大数据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 64.0%,比上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截至 2016 年末,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大数据研发、实验研究机构共有 42 个;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共建立数据中心共有 122 个,占全省数据中心比重的 53.7%。
【2017 年】
在贵阳市大数据委公开的 2017 年度工作总结 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贵阳市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817 亿元。大数据规上企业 172 家,同比新增企业 51 家;大数据企业纳税额 110 亿元,同比增长 20%;建成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座席 10 万席,实际投运达 6.5 万席;形成了 16 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 基地 ) ;2017 年贵阳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 4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8.7;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8 个,建成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 研究 ) 中心 8 个。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全市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 27 万台,投运 3.5 万台,中电高新、高新翼云、惠普金贸云基地 3 家数据中心获批工信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总规划服务器数为 30 万台的乾鸣国际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具备投运条件,获批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试点城市。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58 亿元,通信光缆线总长达到 16 万公里,光纤入户覆盖家庭达到 174.75 万个。小康讯建设完成投资 7635.57 万元,完成 300 个行政村光纤 络建设和 135 个行政村通 4G 建设,实现村委会、中小学、卫生所等 523 个公共服务机构光纤 络通达,行政村 100% 光纤覆盖。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贵阳市大力实施 ” 十百千万 ” 人才培养计划,组织 30 多名领军人才开展 ” 十层次 ” 大数据人才申 评审,遴选 27 名 ” 百层次 ” 大数据人才;遴选 1100 多名 ” 千层次 ” 大数据人才开展培训,” 万层次 ” 大数据人才已累计培养输送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人才 10000 余人,共举办培训班 23 期,培训 3234 人次;引进 NIIT、伯克利、华唐等知名机构建立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累计培训大数据人才 10000 余人次,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大数据人才 834 人。
法规标准制定方面,贵阳市出台了《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办法》和《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会同全国信标委等组织开展了涉及数据共享开放、数据交易、区块链等领域的 15 项地方标准研制。
【2018 年】
截至 2018 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超过 5000 家,全市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1000 亿元,同比增长 22.4%;全市新增大数据规上企业 50 户,总数超过 220 户;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 45.3,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3%,贵阳市经济增速连续 5 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全市大数据人才总量达到 17.5 万人;全市政府数据实现 100% 共享交换,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全国第一,政务系统 100% 接入 ” 云上贵州 ” 平台,互联 + 政务服务平台成为 2018 年度全国政府 站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 12 个省份设立了分中心,接入 225 家优质数据源,可交易数据产品超过 4000 个,累计交易额突破 1 亿元,交易框架协议金额突破 3 亿元。2018 年,纳入贵州省大数据局监测调度的亿元级大数据领域重大投资项目中(230 个亿元以上),贵阳占 51 个;全市完成数字设施投资 27.6 亿元;预计 2018 年,市工信部 500 万口径软件业务收入完成 138 亿元;电信业务总量达到 355 亿元,增速达 140%。
” 十年前你跟任何人讲贵州有可能发展大数据,谁都不相信。但是今天,我觉得这里就正在发生这样的奇迹。” 正如马云所言,” 奇迹 ” 改写了贵州 ” 贫困户 ” 的形象,也使得省会贵阳蜕变成万众瞩目的 ” 中国数谷 “。2019 年贵阳市政府工作 告显示,2018 年贵阳 GDP 预计完成 3891 亿元,增长 10%。经济增速连续 6 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2013 — 2018 年),荣获 ” 影响中国 “2018 年度城市称 。市域 4G 络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 5G 应用示范城市,并入选 ” 宽带中国 ” 优秀城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可交易数据量超过 150PB,贵阳大数据及 络安全攻防演练成功举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认证示范区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1%。
短短六年,这个欠发达的西南小城市就已经发展得足以攥住众多国际 ” 大腕 ” 的眼球——甲骨文、谷歌、英特尔、苹果、微软、IBM、惠普、戴尔、富士康、思爱普等世界 500 强企业纷纷落户贵阳,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中电科、国信优易、华为、京东、奇虎 360、科大讯飞等国内互联 领军企业相继牵手贵阳,这其中更是涌现了诸如满帮集团(中国物流行业 ” 独角兽 “)、朗玛信息、东方世纪、易鲸捷等一大批本土优强企业。
事实证明,贵阳,不仅奏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强音,也唱响了大数据时代的主旋律!
4
芬芳皆过眼,
不昧是初心。——张伯元
从 2013 年到现在,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和贵阳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了世界对贵州、贵阳的认识。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贵阳持续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政策制度创新、标准创新系统性试验,提出块数据、主权区块链、激活数据学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理论,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大数据安全管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等相关地方立法先试先行 …… 对 ” 大数据 ” 这一命题,贵阳给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 无闻之城 ” 绝非终态,” 创新高地 ” 也不是偶然。” 中国数谷 ” 这四个字显然让这个城市肩负起了特殊的使命——打造中国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策源地,引领全球大数据发展新风向。
从 ” 贵阳 ” 数博会到 ” 国际 ” 数博会,贵阳先天下而为之,站上了时代的风口,在质疑中特立独行,一路紧追国际前沿。2015 年,贵阳率先向全球发出 ” 英雄帖 “,广邀全球大数据领域的尖端科技、顶级企业和专家大咖共赴这历史性的盛宴。首届 “2015 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 ” 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贵州带着举全省之力发展大数据的决心,主动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数博会自 2015 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并于 2017 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展会活动—— ”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四届数博会,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 、虚拟现实、量子通信、5G 等前沿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尼尔 ? 门德尔松、唐 ? 塔普斯科特等中外行业大佬们的精彩演讲,更是激发了全球大数据思潮的激烈碰撞。
四余年来,数博会不断刷新着嘉宾层次、组织形式、参会规模、参会成果等一项项纪录。其中,2018 年数博会参会人数就超过了 12 万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 388 家,布展面积达到 6 万平方米。此外,会期同步举办人工智能全球大赛、” 数博会之旅 “、” 数谷之夜 ” 等主题活动,以 ” 黑科技 ” 为引领的 50 余项领先科技成果、百个大数据应用场景、十佳大数据应用案例等创新成果竞相发布。现场精彩纷呈,盛况空前。
贵阳的砥砺奋进没有辜负初心。2018 年数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数博会发去贺信,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先后于 2015-2018 年出席数博会开幕式并致辞, 会各界也对数博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全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协会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政要、媒体汇聚在这个曾经的三线城市,在数博会上集中展示全球最高端的大数据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新应用、新模式,来自政、学、商三界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在数博会上传递交融,共享大数据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数博会俨然成为全球大数据前沿思想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每一分钟都有可能爆发下一场世界级的大数据理念变革。
2017 年 1 月 26 日,《人民日 》发表刊名为《用大数据服务民生》的评论,称贵阳为 ” 中国大数据之都 “。2017 年 11 月,贵阳提出建设 ” 中国数谷 “,打造大数据发展升级版,并出台《关于加快建成 ” 中国数谷 ” 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大数据产业高度聚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创新力度显著增强、大数据治理精准施策、大数据服务精准高效的 ” 中国数谷 “,形成 1 个 EB 以上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初步完成 5 个国家级试点示范任务,培育 10 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影响力的大数据品牌,推出 100 个以上大数据应用领域 ( 场景 ) ,形成 1000 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聚集 10000 家以上大数据市场主体,基本建成具有影响力的 ” 中国数谷 “。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贵阳凭借大数据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城市的发展新路,也正在崛起成为当之无愧的 ” 中国数谷 “。然而,创新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数据时代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洞察先机,掌握了创新和变革的主动权,勇立潮头,才能跻身世界的前沿。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 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 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 会,推动互联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为数字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面向未来,” 中国数谷 ” 是否能依托大数据建设,实现城市空间变革与创新,以大数据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颠覆传统产业,重构数字经济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 数谷 ” 蕴藏着的蓬勃生命力和巨大希望,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