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患者情绪面孔注视特征:基于眼动研究的Meta分析

摘要:

文题释义:

眼动追踪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是指通过仪器设备记录和分析眼球运动轨迹以探究个体行为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过程。

注意偏向: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具有高敏感性,会对优先分配注意资源呈现选择性注意的现象。

目的:已有相关Meta分析 道了抑郁患者存在显著的负性注视模式,但此模式影响的大小及不同类型刺激下注视指标的差异尚不清楚。为此,文章系统评价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情绪任务刺激下眼动追踪的注视特征,为临床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中国知 、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关于抑郁症患者眼动追踪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09-05。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NOS量表评估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2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抑郁症患者)231例,对照组307例。纳入研究的NOS评分均在5分以上,文献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不同刺激类型,在注视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在正性刺激下的注视时间显著减少(SMD正性=-1.00,95%CI:-1.88至-0.12,P=0.03),在负性刺激下的注视时间显著增加(SMD负性=0.77,95%CI:0.50-1.04,P < 0.000 01),在中性刺激下的注视时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MD中性=-0.17,95%CI:-0.48-0.14,P=0.28);②在首视时间上,抑郁症患者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SMD正性=0.18,95%CI:-0.25-0.61,P=0.42;SMD中性=-0.19,95%CI:-0.46-0.08,P=0.17;SMD负性=0.24,95%CI:-0.04-0.52,P=0.09);③在注视次数上,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在正性和中性刺激下的注视次数显著减少(SMD正性=-3.65,95%CI:-4.59至-2.71,P < 0.000 01;SMD中性=-1.08,95%CI:-1.61至-0.56,P < 0.000 1),在负性刺激下的注视次数显著增加(SMD负性=1.32,95%CI:0.78-1.86,P < 0.000 01)。

结论:抑郁症与健康个体的注视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未来的研究可选取其他眼动指标作为观察变量,进一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注视模式特征。

https://orcid.org/0000-0002-4733-9955(金荣疆);https://orcid.org/0000-0002-2620-4154(夏海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关键词: 抑郁症, 眼动, 健康, 注视时间, 注视次数,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

抑郁患者情绪面孔注视特征:基于眼动研究的Meta分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