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图为主的时代,少说废话更符合年轻人的说话之道。日常沟通,闲来逗贫,段子手的广告,以至于茬架都用上了表情包。
五一期间,有个大胆的app–黄油相机,把它的表情包业务从线上搬到了博物馆。
黄油ID:逆风飘
有这么神奇吗?
从2014年12月上线,黄油相机就开始在国内普及给照片加中文字,仅用1年多时间,积累了800万用户。提起黄油相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陈绮贞那种小清新的画风,太文艺了。
所以,当它意外成为表情包工具之后,创始人斯日说过一句大实话:陈绮贞难道不放屁么?!文艺的外沿比你想象的更宽泛。
对有些人,搞笑是隐藏在身体里的天分,你不能让他憋着。天知道谁会成为下一个薛之谦。互联 一代接触的东西很杂,尤其是90后。在这批最新鲜的血液里,文艺的有、逗比的部分也有,好像舍弃了什么都不能让你和这个世界好好聊天。
在主打中文加字的app「黄油相机」中,生成一个自定义表情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你不用成为灵魂画手,也能做出有灵魂的表情包。
只要上传一张图片,用有力量感的字体完成配字部分,像这样
黄油ID:萨拉少女
或者直接用内置的话框加上想说的话,像这样
黄油ID:萨拉少女
关注黄油表情包还能收到时下最in的表情,而流行文化的坏处就是搞的人很容易和这个时代脱节了。你只一晚没刷 交圈,就突然有一堆新表情和时髦的词儿突然流行起来。后知后觉的,只有跟在后面捡的份。
黄油相机之前也做了不少表情包的活动尝试。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有一些用户开始在博物馆里刷表情包。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黄油相机花大力气推出了以表情包为看点的博物馆主题周,组织北京和广州的用户一起走进博物馆捡表情包。同时也加强了对外输出。
这一次,黄油相机想通过去博物馆捡表情包的活动,在小雅和大俗之间找平衡。
以前,做表情包经常找不到素材,图上有水印,画质又渣,字体千篇一律,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
让我们看看,在黄油相机里,大家都怎么搞?
「自然博物馆系列」
黄油ID:Shilling
黄油ID:Shilling
黄油ID:钩子Ryeoyeon
「人文博物馆系列」
黄油ID:像面条儿般地活着
黄油ID:杨大路
黄油ID:冥王星饶了灯笼裤吧
黄油ID:豆角小蛮妖
原来,表情包,也可以做的这么高贵冷艳呢。
对于眼睛很忙的现代人,长篇说教行不通,只好换一种包装方式。就像《奇葩说》,本来是奔着看抓马去的,却意外收获了不少有思想的金句。可见,娱乐化的包装并没有影响这个辩论节目的基调。
捡表情包是一种让年轻人重新进入博物馆的方法,放下严肃艺术的架子,才能走到普罗大众的视野中去。而当你真正走进这些艺术品的时候,文化传播目的就达到了。
做表情包不再是一项简单粗暴的技能,而是古典与现代碰撞的行为艺术。抛开像素、清晰度这些技术上的追求,逛博物馆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被一双双眼神锁定,他们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只要不使用会伤害到文物的闪光灯,就不用意旁人的白眼,想拍就拍吧。
黄油相机不仅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更想沉淀有趣的内容,成为一个人性化、多元化的图片 交平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