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公安分局以科技支撑警务创新,科技强警,夯实大光谷平安基石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于江城之东,三山六水环绕,高校人才云集、千商万企构成了享誉神州的“中国光谷”,辖区八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有企业4.2万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有65家。

区民警张文昌正在用“微警务”平台为民办事

光谷广场治安防控系统正在监控辖区

辖区经济极速腾飞的同时,治安情况也变得日趋复杂。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需求,守护好一方平安?近年来,东新公安分局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聚焦“聚力警务、主动警务、创新警务、人本警务”,坚持真做、实做、早做、多做、善做,运用“互联 +”思维,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借助辖区企业的科技优势和智力资源,将公安需求与科研技术深度融合,开展“警企合作,警务创新”,深入扎实推进“微警创”活动,将“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汇聚成推动东新公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让人人创新、万警创新成就“光谷公安梦”,为这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撑起一张平安大 。

科技创新用于实战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显成效

今年圣诞节恰逢周末,加上光谷广场地铁站的客流,每天百万人汇聚光谷广场地区。虽然人流如织,但整个商圈秩序井然,未发生一起重大警情,让平安夜在平安中度过。

这一份亮眼成绩的取得,治安防控系统功不可没。半年前,经过探索实践,东新公安分局在光谷广场地区建成了以多元化预警感知系统为基础,以一体化作战平台为依托,以智能化查控分析为支撑的立体智能治安防控体系。

通过在地铁站、过街天桥等重点部位部署客流统计、声音气味采集、人员密度、压力感应等系统,以精准数据预测人流量“峰值”,实施“主动干预,分级疏导”;围绕光谷广场地区密集部署了智能系统,及时发现重点人员,掌握行为轨迹;用“大数据”汇集周边车辆卡口的数据,对广场周边地区交通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并自动调控路 信 灯;借助多路高点监控,指引街面警力快速疏导,使原来的交通“肠梗阻”变为“路路通”。

光谷广场治安防控系统上线6个月以来,已通过“中秋”、“国庆”等人流高峰节点的实战检验,预警核查重点人员107次,抓获违法犯罪人员81人,当地“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51%,交通拥堵警情由系统上线前的月均120起,降至月均11起。今年9月26日,光谷广场内发生持刀劫持人质案件,治安防控系统快速反应,民警几分钟就赶到现场,及时控制事态,最终得到成功处置。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张文昌“微警务”模式走向全国

当代国际花园是高新区大型商住小区之一,有各类房屋5600余套,实有人口2.2万余人, 区人口管理、安全防范压力大。 区民警张文昌积极尝试以新型信息化警务室为依托,以定制开发的APP“光谷微警务”为支撑,打破传统 区警务时空限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 区民警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精准掌控辖区情况,组织开展指、防、管、控、服工作。

区微警务系统依托覆盖面广的互联 ,以“数据分析”支撑“入户调查”,推进工作模式转变。将小区水、电、车辆等数据导入“光谷微警务”的“微数据”模块中,便于精准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通过“微监控”,可无线、远程调阅 区及周边视频资源,实时掌握辖区突发案事件情况;通过“微会议”,可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与 区群干、安保力量以及 区居民发起多人视频会议,沟通交流更直接。

警务创新搭建沟通桥梁国内首款涉外警务APP上线

截至今年11月,东新区共有常住外国人近4千人,每年临时入境约3万人,涉外企业300余家。外国人的聚集带给光谷活力的同时,也给东新警方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语言不畅就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为破解服务难题,东新公安分局在探索和调研基础上,与辖区一家高科技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了一款专门用于民警与外国人员沟通的APP。今年11月21日,这款名为“光谷翻译官”的APP正式“走马上任”。

据东新分局介绍,这是全国首个用于民警与外籍人士沟通的语言翻译手机应用平台,有2000余名翻译志愿者提供19种语言支持。

“光谷翻译官”是东新区公安分局联合传神语联 知识库,同步建立的涉外警务翻译平台。民警在面对外籍人士 警求助,或进行入户走访、签证办理、住宿登记等手续时,可通过该手机APP,实时联系相应语种的翻译进行三方通话。目前,“光谷翻译官”模式有望在武汉市推广。

自“光谷翻译官”APP试点应用以来,东新区公安分局涉外应急处理能力、涉外公共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对开发区提升涉外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和政务信息化智慧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国际友人真正能够感受到“安居乐业在武汉”。

重奖激励全警创新“金点子”提升实战效能

如何鼓励更多人创新,贡献智慧?如何让科技创新用于警务实战,提升效能和百姓满意度?东新区公安分局表示,改革激发活力,创新驱动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民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让警务创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此,东新区公安分局拿出50万元巨款设立“创新奖”,对创新项目成果予以奖励。“一石激起千层浪”,分局民警热情高涨,开动脑筋贡献“金点子”,结合实战需求,突出“短平快”,开展“小创意、小软件、小工具”等基层创新,让“金点子”转化“微警创”,再转化成基层战斗力。

伴随创新大赛不断深入,研发团队的民警创新热情不断被点燃,涌现出一批“创新达人”。如密织视频“毛细血管 ”,推进“万千工程”尽善尽美,为治安防控和破案打击提供有力支撑。看守所创新提出“监管医护云通道”,使患病嫌疑人可以不出所得到合作医院远程医治,减少安全隐患;关东所打造“涉案物品管理“一式四化”管理法,让涉案物品得到有序管理,使基层执法规范化更上一层楼;“微信+快递”创新入户之举,同心所户籍民警俞明哲帮312位居民解决需花90余万元费钱费力的问题。

同时一批新型微警创项目正在酝酿研发:如运用信息技术破解警务难题和提升警务效能的分局数字化侦防控服中心(DPC)研发筹备中,相信不久将来,破案打击实战职能得到革命性突破。

警务创新带来的是效能大幅度提升。今年第四季度以来,分局先后破获“10.27”理想城小区入户盗窃案、“10.30”砸车窗盗窃案、“11.12”抢劫案等系列“盗抢骗”案件7宗89起。分局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3%,破案打击上升8.8%,牢守“六条底线”,确保了全区 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16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