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 会稳定大局,是老百姓心中“天大的事情”。10月28日,花花从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雨花区连续两年获得全省食品安全工作A级(先进)单位,实现了食品安全“零事故”,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屡获业内关注。雨花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特色和可借鉴的经验?
深化治理“齐步走”,织密食品安全监管 络
就餐餐厅的饭菜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一片小小的菜叶从生长到运输再到最后处理经历了怎样的轮回?
扫码即可查询食材的“身份证”,雨花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只要扫一下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知道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信息了。”10月28日上午,跳马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正在手把手教主体经营者如何为自己的农产品打上二维码标签。
雨花区深知从源头奠定食品安全基础的重要性,全面推行“两码一证”管理,建立了种植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制度,健全了生产档案、进货查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公开承诺等制度。从田园到餐桌,雨花区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的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生猪“瘦肉精”、畜禽水产品药残、蔬菜农残检出率均为零。源头上治标治本后,又该如何有效防范“地沟油”回流餐桌呢?“我们在全区推行餐厨垃圾集中收运,督促上百家大中型餐饮企业与联合餐厨处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数百万元的餐饮单位餐厨垃圾收运服务采购合同,近千家餐饮单位签订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承诺书,以有效监管和诚信自觉的方式让消费者能吃得放心。”雨花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工作人员在云冷一 使用“湘冷链”追溯系统扫描进口冷链产品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看到“已消杀”“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等信息。
天然农产品有码可循,进口冷链食品同样也有“身份证”。雨花区共有冷链食品贮存及经营企业11家,冷库总容量28.3万立方米,担负着湖南市场60%以上冷冻产品供应重任,其中多家冷库、冷链物流企业系从国外进口、外地调入肉制品。自去年疫情暴发以来,雨花区全面推进“湘冷链”追溯系统使用,目前,红冷、云冷、高桥冷库、大型超市等企业和经营户均已完成注册应用。通过“湘冷链”系统为冷藏冷冻肉制品进行首站赋码,执法人员可通过肉制品二维码查看产品检验检疫证明,并现场核实冷冻猪肉制品与台账和检验检疫证明是否相符。
据红星冷链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的工作人员需检查冷藏冷冻肉制品实际动物产品检疫标签信息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货物进口标签信息与 关 检单/检疫合格证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才安排货物入库。”
创新监管“跑步走”,驱动智能监管雨花特色
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智治”是重要支撑。走进雨花区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电视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是我们自主开发的‘雨花智 ’市场监管系统。”工作人员边介绍边操作演练,“我们充分利用‘雨花智 ’的大数据,探索餐饮服务环节‘互联 +’一体化监管,充分建设和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强化数据分析共享,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靶向性。从原本人工排查1家商家需要10分钟,到1天完成全区经济主体、上千万个 页的检查,效率提速了数百倍。”尤其是随着饿了么、美团外卖等软件的普及, 上订餐、外卖送餐的消费方式越来越为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正积极推进开发供监管人员、餐饮服务单位管理人员使用的应用程序,实现远程视频在市场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测指挥中心大屏、手持执法终端上展示,并适时逐步向消费者开放,让消费更加放心,促进食品安全 会共治。
“雨花智 ”实现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消息推送等智能化监管功能。
线上送餐有双“千里眼”盯着食品企业,线下门店同样有微信小程序智慧监管。在高桥街道办事处,一个手机便可以掌握街道食品经营企业的动态和监管。“食安监管微信小程序是我们委托第三方公司做的一个手机小程序,这个微信小程序可对辖区食品相关企业实行赋码管理,实时将日常监管情况精准推送到企业,企业收到消息将问题自行整改后,可通过程序上传整改情况。”工作人员解释道。
食安监管微信小程序通过对监管对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研判,提供科学、精准、适时的监管信息,同时,系统不间断通过食安政策宣讲、违法案件通 、问卷调查、有奖答题等方式,极大提高了经营主体参与食安安全保障的积极性。“自从有了这个小程序,我们能同步知晓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和信息,遇到问题也能更加便捷快速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实用了!”目前,高桥街道辖区内大部分经营业主均在使用食安监管微信小程序,小程序的开发将进一步根据监管实际完善,让智慧监管运用得更加尽善尽美。
“早起便迎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小菜场,大民生,农贸市场的监管关乎老百姓“菜篮子”的安全。干净整洁的环境,明亮通透的走道,整齐统一的摊位,走进雨花区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重新改造的市场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秉承打造居民‘15分钟生活圈’理念,采取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让近10万群众关注、参与 络问卷调查,采取群众对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食品安全和菜品种类等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完成农贸市场规划改造。”区市场监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道。群众的意见是改造的方向,雨花区第一时间建立健全农贸市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制定《雨花区人民满意农贸市场管理奖励办法》,完善细化管理标准,做到管整同步、标本兼治,确保建设人民满意农贸市场抓细抓实。
通过改造升级,提升了农贸市场硬件水平,购物环境更舒心。
“市场升级改造后,环境更靓了,购物的心情也更好了。”郑女士每天下班后都会来到凤凰园农贸市场购买全家一天的食材,她说:“这里不仅地面更整洁干净了,灯光也比以前亮了许多。”为了让市民购物更加便捷,切实改变以往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形象,雨花区在各农贸市场配备休息桌椅和便民设施。同时在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引进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智能管理、产品溯源、亮证经营、信息公示、电子支付一体化操作,已有多家“智慧”农贸市场面世,能够让消费者迅速了解菜名、重量、价格、货源地、抽检等陈品信息,给人民群众带去更加便捷、顺心的购物体验。
食品安全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作。雨花区将继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持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再深化再落实,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治理能力与服务雨花区高质量发展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大市场监管格局下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