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被传出了亏损109亿的消息,补贴达到113亿。在互联 的寒冬时期,不管是去年的 约车时间,还是最近的裁2000名员工事件,都让滴滴再次回到了风口浪尖上。
113亿的补贴到底能带来自身的经营模式的多少改善
虽然传言出补贴达到113亿,但是详细的算下来,还是杯水车薪的。100亿,如果分摊到一年的每一天,大概每天都是3000多万的补贴,而滴滴每一天的接单数在2018年已经超过了3000多次,所以,平均分摊到每一个车主和司机身上,也就只有一块钱的补助。
对于司机来说,对于这样的补助并不是非常感兴趣。
真正懂得行业规则的司机每一年的补贴和收入也超过基本工资的收入;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约车逐渐变得不那么吸引人,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的司机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不愿意接客,在黄金路段的拥堵时期也是怨声载道。所以,能够享受到补助的车主可能并不是很多。
滴滴这样的 约车平台,在它的运营策略和营销模式上,补贴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增加客流的一种方式。在很多的互联 平台,也无一不是依靠着补贴和运营模式来调节着自身的经营模式。
提升车主的接单动力和弹性补助的必然意义
在一二线城市,对于乘客出行来讲,大部分人还是徘徊在家庭和工作地两者之间,并存在着一定的工作区域和住宅区域距离较远的情况。所以,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也许是出行的刚需。
对于滴滴的司机来说,在早高峰和晚高峰也是出行和出车的黄金时段。但是大部分的司机难以完成这样的事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要早上出车,如果一个小时可以接三单,那么努力加把油的话可能更多,但是由于高峰期的道路状况,很多的司机都会选择后退,尤其是碰到雨雪等恶劣的天气,更是如此。
对于乘客来说,着急出行却找不到合适的车主,在提升价格之后还有可能缓解困境,所以,从这一个方面来讲,滴滴的补贴也许是在提升车主的出车动力和预防环境中带来的困扰!
另外,滴滴的补贴是为了提高每天的乘客人数,也能够让更多的不愿意出车和接单的兼职车主感受到福利和补贴。从这一方面来提升他们的接单动力和弹性补助。
滴滴此举不仅是对公司战略运营的调整,而且对于消费者和乘客而言,也算是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在共享单车逐步衰退的今天,似乎出租车也算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乘客为难的是,如何能在高峰期顺利的打上车,不至于上班迟到;而滴滴车主忧心的是,出一趟车能得到多少有效补助。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愿意去拥堵的高峰路段,而这次的补助,也可以增强高峰期乘客的便利出行。对于滴滴也是一样,提升了高峰时段的弹性补助。
在高峰期的时候多拉几单,可以提升补助;在低峰的时候稍作调整,保证良好的精神状况!灵活性大大提升!
运营效率是滴滴发展生存的必要条件
任何的互联 公司都想要盈利,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滴滴这样的 约车平台来讲,一方面要提升车主的热情,另外一方面要增强乘客的好感和点单数。
对于办公人员的打车来说,主要集中在黄金时段,即早晚高峰期,那么提升补贴似乎是必要的;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公司用削减成本的方式来促进运营业务模式的提升,但是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对一个互联 公司来说,提升tOB和TOC的热情的效率才是制胜的关键。
也就是说,滴滴可以一次补助100多个亿,也可以提升相关的福利的抽成,但是如果因此造成了司机和乘客的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提升,那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乘客收获了便利,车主收获了提成,而滴滴则增加了创收,三赢!
可能有的小伙伴在问,为什么不能通过削减和降低抽成比例来提升公司的运营呢?这也算是滴滴的一个高明之处了,因为从长远的效率来看,车主的好感始终是不及运营效率的提升的。
约车公司的运营成本和投入分析
说到补贴,不得不提 约车公司的运营成本了,其实,不管是滴滴抽取多少的抽成,对于一个 约车的互联 公司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小到一个功能的更迭和改动,大到一个业务模式和产品的发布和上线,都是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的,也就是说,在人力成本方面,技术的研发的产品的规划是占据着一大部分的投入。
在对滴滴这样的公司来说,不管是研发费用,还是市场推动以及后期的补贴都是可以关系到公司直接营收的重要方面,即使是削减了推广的运营的费用,那么隐性成本也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互联 公司,比如美团,比如大众!
约车是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才能看到回 的,因为这是一项高风险的项目产出,再加上市场的波动和 约车中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使得滴滴这样的公司运营也是如履薄冰的。
最大的安全隐患大家可能也清楚,比如说交警的罚款,比如说一些黑车的不正规操作和相关证件资质的缺失,比如说对于 约车2018年屡次发生的安全事件,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在互联 市场的寒冬到来之际,每一家公司都是举步维艰的,纵使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平台,也抵不过逐渐增多的舆论压力以及突发状况。
在前段时间,有一些 友呼吁顺风车能够回来,但是在几年之前,可是有绝大部分人觉得顺风车不安全,纷纷叫停,所以,在真正的危机到来之前,也许作为乘客,在享受方便和速度的同时,也难免会遇到所谓的安全问题!
纠结中,我们对于既效率又安全的出行方式的需求逐步增强, 约车是否能够顺应真正的市场,还要看逐步推进和落实状况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