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罗丹逝世100周年之际,法国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联合巴黎罗丹博物馆在今春推出了“罗丹百年祭” 大展。展览于3月22日至7月31日在巴黎大皇宫举办,《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除约请特约撰稿人在现场发回相关文图 道外,同时也编译了法国媒体的相关文章。
1917年11月17日,被人们誉为现代雕塑之父的奥古斯特·罗丹,在巴黎近郊默东山丘上的布里昂别墅里离开了人世。
2017年适逢罗丹逝世100周年,在法国巴黎,以罗丹博物馆为首的多家博物馆相继推出了主题丰富多样的展览和纪念活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在3月22日揭幕的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罗丹百年祭”大展。
这次展览由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于罗丹博物馆联合主办,《思想者》《吻》《加莱义民》等罗丹最著名的杰作,都走出了罗丹博物馆相对狭小的空间,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大皇宫富于20世纪初气息的宏大场景里。
从3月到7月底,200多件来自各大博物馆和部分私人收藏的罗丹作品将汇聚在这个展览中,如何全面地去展现这位雕塑大师的才华,并为世人提供全新的欣赏视角与理解思路,这是参观者对它充满期待的原因,也是这次展览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罗丹是充满激情的诗人,是毋庸置疑的大师,也是神圣的艺术怪兽,展览循着他的光荣与梦想,呈现他的多重面貌。走进第一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罗丹爱好者们都很熟悉的《青铜时代》。线条柔美的少年慵懒的立着,仰着头好像在享受来自天窗的阳光。罗丹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尚未成名,太过逼真的造型让人似乎能感觉到少年被凝固在青铜中的心跳,以至于当时的人们指控他直接在模特的身体上倒模。
罗丹的交织着丑闻与荣耀传奇生涯就从这件开启整个展览的作品开始。在展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大量罗丹的杰作,还发现了许多与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相关的“试验品”,包括石膏、陶土制作的小样及一些形象研究草图,这些整体粗糙却在局部细节上颇为精致的“毛坯”,比那些已经被神化的成品,透露出更多有关罗丹创作技巧与理念的信息。
早在布拉克、毕加索或马蒂斯之前,罗丹就已经揭开了艺术革命的序幕,他将雕塑艺术推向了现代世界,从卡尔波到里赫尔,数代艺术家都受到他深远的影响。如何继承罗丹这位巨人的遗产,这是一个世纪以来大多数雕塑艺术家都绕不开的话题。作为罗丹的助手和学生,安托万·布德尔选择了延续罗丹的创作轨迹,在面容扭曲、躯体变形的表现主义之路上更进一步;同样曾做过罗丹助手又弃他而去的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则大胆实践新的手法去致敬罗丹的经典主题。展览中大量的罗丹作品,与他的后继者布德尔、克洛岱尔、布朗库西甚至马蒂斯、毕加索、贾科梅蒂、亨利·摩尔、德·库宁、博伊斯、巴塞利兹、葛姆雷等艺术家近百件雕塑和绘画作品穿插呼应,我们能从这些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到罗丹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中国当代雕塑家隋建国也应邀参展了一件雕塑作品。
罗丹百年祭展览期间恰逢5月20日欧洲博物馆之夜,巴黎大皇宫将于当晚8时起至午夜免费开放,参观者不仅能获得少有的夜观罗丹的机会,还可以在众多凝固的大理石人体之间,欣赏到一场独特的现代舞表演。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策展方还开发了一款兼具导览和游戏功能的官方APP应用软件,下载后可将自拍的照片通过特殊滤镜变成罗丹的经典作品,届时可能会有不少在展厅里拼命凹造型的参观者。
【策展人自述】
在展览揭幕之际,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女士和法国文化遗产荣誉总监安托瓦尼特·勒诺尔芒-罗曼女士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官方 站向观众透露了关于策展思路与布展设计的细节。
这次的展览不仅仅是对罗丹作品的回顾,还要通过其他艺术家的眼光来展示这位伟大雕塑家的艺术生涯。
像米开朗琪罗或罗丹这样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创作的年代。罗丹的每一代“观众”都会在他的作品中为他们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寻求答案。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注视的目光不断地在“重塑罗丹”,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这个罗丹百年祭大展中引入这种“观看者”的视角。
关于展览的版块设计与展品选择。
罗丹对于雕塑艺术的再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这次展览的主线。因此,展览的三大版块实际上都围绕着同样的三个关键词:罗丹、(以藏家为代表的观众的)目光、(他对后来的艺术家的)影响。
前两部分主要是展示罗丹创作生涯中的两个重大阶段:其一是表现主义的罗丹,着眼于他对人体表达能力的追求,这个阶段的代表作是《地狱之门》,其二是实验派的罗丹,着眼于他对形式的研究,尤其是通过对表现主体的抛弃来寻求对雕塑本质的回归。
在最后一个展厅也就是第三个版块中,我们转而探讨表现主义的精神是如何渗透到20世纪的雕塑艺术中的。这个厅里只有一件罗丹的作品,就是《行走的人》,这件作品是对于雕塑艺术是一个新的转折点,是 20世纪的起点。
光线和基座造型等因素,对于罗丹作品的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据我们了解,罗丹偏爱浅色的隔板和充沛的自然光,并希望观众能绕着作品从各个角度来欣赏。我们在展览中尽可能满足了他的这些意愿。两个有窗的大展厅中所有的窗子都会打开,隔墙染上能衬托作品材质特点的色彩。《加莱义民》被呈现在一个转台上,观众不用移步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人物造型的细节
整个布展陈列我们邀请了建筑设计师迪迪埃·布兰来设计。他的风格很简约,避免了一切可能有干扰效果的材料,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作品本身,关注作品的质感、肌理,关注体积感与比例关系的表现技巧。此外,雕塑作品与大皇宫的建筑之间也有着巧妙的呼应,譬如参观者可以在第一展厅的出口看到一个非常壮观的《地狱之门》的石膏复制品,在近距离地仔细端详了那么多小作品之后,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视觉震撼。
法国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联合巴黎罗丹博物馆在今春推出“罗丹百年祭” 大展,展期自2017年3月22日至7月31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