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歼灭战:广州战疫里的科技武器

广州正在打响疫情防控的科技歼灭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院士始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继在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活的冠状病毒后,日前他再次提醒“保持下水道的畅通极为重要!”

达安基因作为国内分子诊断龙头企业,1月29日至今已生产出货诊断试剂盒302万人份,实现最高日产量突破53万人份,助力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临床样本筛查工作。

4家机构院所在P3实验室分离出病毒后,筛选出54个已上市的中药和化药,并在着力开展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体外药学研究。

以钟南山、达安基因、机构院所为代表的众多科研力量,正在广州合力汇聚、释放能量。2月17日、18日、19日,连续三天广州市 告的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0例。拥有2000万人口的广州,之所以取得当前的防治效果,科学技术功不可没。

筑起防疫主阵地:院所请战,企业“结盟”

近日,坐落在中山大学校园内的“天河二 ”超级计算机传来喜讯:发现了多种可能起作用的潜在药物,给出了所筛选的30种潜在药物列表,包括6种此前未见 道的药物。

“在蛋白质、分子、纳米材料等微观领域,以往的实验方法很难了解细致的结构,这需要通过超算来‘搞定’”。国家超级计算机广州中心的主任卢宇彤教授谈到。

广州的科学家们正是利用自主研发的星光超算应用平台,集合了传统统计、高通量计算及最新AI方法的新药筛选平台,在“天河二 ”上重点针对已上市药物进行虚拟筛选,并取得了喜人发现。

“目前与时间赛跑,是药品筛选研发的关键。”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主任徐涛强调。早日发现潜在药物,意味着“对症治疗”将成为可能。

以“天河二 ”超级计算机为例,广州的众多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在疫情到来后纷纷请战担纲。广布全城的科研攻关阵地正在接连形成。

坐落于黄埔区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内,院长陈新文的电话数次响起。当前,他正致力于推进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联合共建P3实验室。

同样隶属于中科院旗下的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络信息中心,在疫情期间提供了免费资源共享服务。该中心发挥其高性能算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云计算与云存储、基础数据与开源科学软件等专长,支持在穗科研机构在病毒传播、快速检测、疫苗研制等方面攻关。

打造攻关尖刀连:多个实验室迎来新发现

春节至今,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下称“省实验室”)内,科研人员从未停歇。作为全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实验室之一,省实验室部署了8个紧急攻关项目,涉及快速检测、疫苗开发、药物筛选研发、致病机理分析与治疗方案优化等。

“防控疫情,时不我待。我们成立了紧急攻关队伍,组织实验室优势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省实验室主任徐涛介绍。

以快速检测为例,基于一种新的恒温检测技术,省实验室正在加快开发一种可以实现即时检测的方法。使用咽拭子,这一技术只需要简易仪器即可在30分钟确定测试对象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对检测环境的要求大幅降低。

2月14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透露,该实验室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完成初步评价。

“这一成果诞生后,我们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赵金存介绍:“即使患者的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仍能检测出阳性条带。”

功成不必在我:科学家不破疫情不发论文

一份由多人提交的《责任状》在疫情防治的火线关头写就。

其中提到:“我们用自己的全部职业生涯和科研信誉作保证,带领项目突击队分秒必争、攻坚克难,保证全部精力投入,不从事与此无关的工作,并在任务完成前不考虑论文发表和个人利益。”

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刻,广州的科学家敢于担当、立于潮头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尹雄等签署了紧急攻关任务《责任状》,便全身心投入到磷酸氯喹“老药新用”的临床试用研究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批入组的10位病人,服药后2-10天转阴,平均转阴时间6.65天。磷酸氯喹的成效显现后,被迅速从广州推广至广东全省使用,并在湖北开展临床试用。

截至2月17日,全省共有10个定点收治医疗机构累计入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28例,转阴病例81例,转为弱阳性1例。目前,省外在湖北荆州等多个城市的进一步扩大样本试验正在进行中,初步显示也有较好效果。

他们是广州众多科研人员中的缩影。广州的科学家们早已无数次感动中国。

现年84岁的钟南山院士继2003年成为抗击非典的中流砥柱后,此次疫情发生后他再次披挂上阵。身兼中科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小组组长一职的徐涛院士常驻实验室,指导科研攻关。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深度参与应对疫情科研攻关项目,推动共建P3实验室。

“国士之风,可堪如此。” 友评价到。

科技企业办大事:合力铸就全链条防治体系

“疫情面前,没有行业竞争。广州拥有众多生物医药类的科技型企业,我们已经结为了抗‘疫’同盟。”凯普生物集团首席科学家谢龙旭表示。当前,广州的众多中小企业则合力铸就了一条“防、检、治”全链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体系。

如何科学地“防”?达博公司牵头研发生产的新冠肺炎疫苗已进入药监快速审批通道,有望成为首批获得生产许可的新冠肺炎疫苗。华大生物旗下四家机构列入国务院联防联控办防护服定点名单,自1月27日以来为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口罩、采血管等防疫物资提供免费辐照灭菌处理,处理量占全国四成。

如何精准地“检”?达安基因诊断试剂盒成为全国6家获得CFDA批件的检测试剂盒之一。此外,万孚、华银、凯普、微远等近十家科技企业都研发了自己的核酸诊断试剂产品。目前,各家企业在采样简便性、检测灵敏度、检测速度等方面还在不断优化完善,不断提高。

如何攻关“治”?科方公司用于治疗阶段关键指标检测的试剂盒出货已超过80万人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近段时间,广州涌现出多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均为科创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果。例如高新兴AI操控的口罩机日产超15万片;蓝牙门禁帮助广州最大的城中村防疫;极飞科技“空陆”无人驾驶装置协同消毒。

“我们这几年孕育培育了大批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现在要开始收获成果了!”广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谈到,抗疫“军团”中的创新企业,展现出了地地道道的“广式”科技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