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千条万条信息来。千百年以来,拜年都是过春节的“保留节目”,随着科技发展,传统的拜年方式正不断经历着更新换代,从登门拜年、贺卡拜年到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传递新年祝福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毫无疑问,短信和电话仍然是当前中国人春节拜年的最主要方式。特别是在除夕夜,此起彼伏的短信声已经和春晚一样,融入了大部分人的春节记忆之中。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 络等设备、设施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告别传统的文字短信方式,使用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拜年方式。
今年春节,比春晚更能让人们产生共鸣的非“抢红包”莫属,这一全民狂欢的游戏形式打破了中国年的传统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年主角,同时,它也使得 络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水乳交融更上层楼。“抢红包”抢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因为频繁抢红包,抢出腱鞘炎的,大拇指和食指变僵硬,不能弯曲活动;有因为只盯着手机屏幕看,导致与家人争吵翻脸;还有因此被钓鱼 站诈骗的……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小伙伴们,你们知道中国传统的拜年形式么?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展现拜年方式的进化史,让更多的朋友了解拜年这项习俗,同时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拜年。
春节习俗:拜年的四种形式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 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以下都是旧礼节,现在叩首、跪拜这种形式已经基本消失,仅在小孩向长辈拜年时还有)。
一是走亲戚
其中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意。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国人春节拜年方式进化史
传统拜年-起源于唐代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有在春节时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的习俗。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在大年初一的早晨遍访亲友,互致问候,还要向家族中的长辈磕头行礼,拜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礼节。登门拜年也是最基础的拜年方式,不过想要登门拜年,必须要起的够早,同时也要规划好路线,去哪几家,时间是多少,还要注意交通状况。
贺卡拜年-起源于宋代
拜年缘起于唐代,但在宋代时发展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早在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此俗始于宋朝上层 会。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如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电话、电 拜年-流行于20世纪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中国在1887左右开始使用最早的电话与电 ,这两项革命性的通讯工具将拜年的距离拉近,但当时受到地域所限制,并不是家家都能用上电话,发电 的成本也较高,因此普及性并不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电 逐渐消退,而固定电话已经成为一个家庭必备的工具。
络邮件拜年-流行于21世纪初期
互联 目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产物,但在1987年时人们对互联 的认知还非常少,但对于中国来说,在这一年中电子邮件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电子邮件仍然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虽然80年代电脑的普及率并不高,随着90年代的快速发展,电脑的普及程度开始提升,因而 络邮件的拜年方式也是在这段时间中开始快速流行起来。
短信拜年-起源于1992年发展于1999年
在2014年春节,短信拜年人数明显下降,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用微信、QQ等 交软件拜年,其实短信的发展至今也不过15年左右,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促使拜年方式的多样性。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才发出,但真正的发展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的,手机在国内的发展也是从进入千禧年之后。短信拜年自然就成为时代发展下的产物,由于编写容易,成本较低,短信拜年也成为最常见拜年方式中的一种。
交软件拜年-起源于2000年至今
在中国最家喻户晓的 交软件就是QQ了,随着腾讯近15年的快速发展,旗下的微信、QQ已经成为中国 会中最普及的聊天工具,之后微博也成为 交软件中拜年的一种方式。 交软件拜年依靠 络的链接,从而衍生出各种多样性的拜年模式,不管是语音还是视频都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祝福。
今年最流行-微信拜年“抢红包”
现如今,微信已独占鳌头。 交软件拜年依靠 络的链接,从而衍生出多样性的拜年模式,不管是语音还是视频都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祝福。
拜年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也是我们的文化底蕴,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让这种习俗更好的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
文/丛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