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乔布斯穿着他那件标志性的黑色套头衫在WWDC大会上发布了iPhone4,惊艳了世界,从此手机不再单纯只是一个用来通讯的工具,更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要让一个人几天不碰手机,不但会出现心理不适甚至会生理不适。
也正是从iPhone4开始,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粉丝群体——果粉,他们冒着大雨、不惜熬夜在苹果专卖店外排长队只为了在第一时间拿到最新款iPhone。不同于现在的一些极端粉,他们被苹果手机的产品力所吸引,对苹果这个品牌有种超出普通人的执着,但是当苹果手机出现问题却不会无脑地维护苹果,更多的是出于对产品的喜爱,那个时候的数码圈也不像现在这样乌烟瘴气。
时间回到2020年,苹果手机已经走下神坛,虽然销量依然可观,但是产品缺乏让消费者感知明显的创新这一点广受诟病,在国人心中已经没有当年那种不可战胜的地位。反观国内厂商这边通过不断地对新颖卖点的挖掘,在许多方面引领了手机发展的方向,如全面屏、手机影像、快充等等。如今华为成了全世界第二大中国第一大手机厂商,小米、OPPO、vivo各领风骚,就像中国近年来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一样,中国的手机厂商也在为世界手机行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权威机构IDC发布的2020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跟踪 告
然而,现在的手机数码圈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机圈的饭圈化,不管在哪个平台,只要是与手机有关的咨询或视频,评论区总会出现不理智的争吵,许多人要么黑某一个品牌,要么没有原则的维护某家厂商,评论区戾气太重,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讨论并没有关注产品本身,而是逮住某个品牌的黑料肆意攻击。
随便找一个数码博主的评论区就可以看到类似的阴阳怪气
那么,为什么一个讨论数码产品的圈子会像饭圈一样如此癫狂,甚至在发表评论时要先表明“我是xxx粉”,这种类似于身份政治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数码圈?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为了展现自己的品味和优越感
在生活中,我们不时会通过某个人的穿着或者开的车来判断一个人的品味,相似的,手机一定程度上也扮演着装饰品的角色,比如iPhone4刚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谁有一台iPhone4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有钱,后来的iPhone5金色还被戏称为“土豪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现象。这样就不难理解某些人把自己用的手机品牌奉为信仰,在看到别人买了自己认为比较差的手机就会来一句“你怎么买这种手机”,以展现自己的优越感。
2.手机厂商营造的粉丝经济
要说手机厂商玩粉丝经济, 并不是小米最先开始的,而是现在已经沦为珠海小厂的魅族,魅族刚开始做手机时,掌门人和一些高管会亲自下场和魅族的手机用户在魅族 区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因为魅族Flyme系统的好用,渐渐的便有了“魅友”这样的粉丝群体。后来,雷军将这一模式发扬光大,小米手机的粉丝用户“米粉”横空出世,在最极端的时候,某些极端米粉曾经在 上发布了一份“纲领性”文件《米教教义》,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看一下其中的内容,是多么的狂热。后来华为也建立了自己的用户交流平台——花粉俱乐部,又名“花黑俱乐部”,因为许多华为用户把对华为手机某些功能的不满全部在里面反应,赞美和表扬的不多。厂商营造粉丝经济是出于对品牌宣传的考虑,但是这样很容易产生极端的粉丝,粉丝把自己喜爱的手机厂商当做自己的归属地,为了自己的“爱豆”在 络世界四面出击。
3.各家厂商的黑料
互联 世界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论是什么事件,都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隔着屏幕人的许多顾虑就消失了,说话也更加放飞自我。于是,当某家厂商的手机出现品质问题时总会有支持和不支持的两种声音出现,如苹果的降频门,三星的爆炸门,华为的闪存门,小米的发热问题,OPPO、vivo的高价低配等等,有人说互联 是没有记忆的,在机圈恰恰相反,这些厂商的黑料一经爆出就会不断被拿出来鞭尸,相反的两种声音进行无休止的争吵。
4.“武林争霸”的思维定式
武侠小说中通常会描写比武大会,各门派各大高手齐聚某某山顶进行比武交流,最终选出武功最高强最厉害的人做武林盟主。我们在生活中也会这样,演艺圈总会比较谁的演技最好,足球圈总是会争论谁才是球王,历史上到底哪位君王的贡献最大等等,同样的手机圈也是如此,每当有新机发布, 上总是会通过各种对比来评价哪款手机是“安卓机皇”、“年度机皇”或者“年度圾皇”,每个人从自己的主观体验出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于是争吵又发生了。
5.企业高管下场互怼
企业高管在 上互怼并不常见,但是在手机圈却屡见不鲜。最早的企业高管互怼可以追溯到2012年小米雷军和360的周鸿祎两人之间的骂架,彼时小米手机风头正盛,360在5月宣布要做特供机,周鸿祎随即在微博指出小米“为发烧而生”是个伪命题,随后小米的黎万强加入骂战,吵得不开交,而雷军和周鸿祎早在2010年就因为杀毒软件结下梁子,具体大家可以去看“财经无忌”的文章《万字小米骂架史》。而现在,前金立手机的总裁卢伟冰已经成为小米集团副总裁,成为小米对外“战斗力”最强的人,对友商进行各种“贴身紧逼”,友商当然也不会吃哑巴亏,于是荣耀和小米的互怼成为机圈最热闹的话题。正所谓“上行下效”,连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隐性代言人的高管都下场撕逼了,其他的粉丝又怎么会抑制住心中的热情,不为自己心中所拥护的品牌去辩护几句呢?自然而然,就又吵上了,各种阴阳怪气、反串黑和人生攻击如泉涌一般遍布各个数码博主的评论区。
6.恶意带节奏的“数码博主”
自媒体的兴起降低了媒体行业的入门门槛,只要是个人买个手机发一条所谓的评测视频,有了一定粉丝后都可以叫数码博主,这就导致数码博主群体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所谓的kol甚至都不需要发测评视频,只需要每天带带节奏,从其他地方搬运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手机行业的咨询就可以被人叫做数码大v,“科技新一”是其中的代表。
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个“小学生”博主,发表了他的幼稚言论
人们总是乐于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这些博主的偏向也代表着关注他的粉丝群体的偏向,观察这些博主的评论区不难发现,大部分评论都与博主的偏好是一致的,他们一句话一个问 可能就会引发一片骂战,数码圈的乌烟瘴气与这些恶意赚取流量的博主密切相关。
总结
现在许多所谓的“数码爱好者”每天在不同平台刷着数码圈的新闻,在视频的弹幕里与持不同意见者开战,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争的热火朝天,许多人无形中把自己当成了手机厂商的“精神股东”,谁要是说这个品牌一点不好就重拳出击,好似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其实这后面最大的赢家不是消费者,而是厂商和数码博主,厂商收获了一大片免费的行走的品牌代言人,博主们收获了流量,而这些数码爱好者们收获了“愉悦”,失去了时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