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心愿,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有些坏人并不像“大灰狼”一样容易识别,甚至可能就是身边人暗中伸出“魔爪”,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
近日,东莞第三法院对猥亵儿童案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被告人中有培训机构老师、景区工作人员、 友等,他们利用儿童对自己的信任,或与孩子独处时,趁机实施猥亵行为,甚至还出现了 络隔空猥亵、猥亵男童的案例。法官提醒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性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孩子受到侵害。
“披着羊皮”的“大灰狼”
小洁妈妈发现女儿参加完学校组织的秋游活动回来闷闷不乐,眼睛还有些红。在耐心询问小洁后,得知小洁和其他3名同学在体验高空丛林穿越项目时,一名工作人员在给她们更换安全滑绳时摸了她们的胸部。虽然小洁等人事后马上向班主任、带队导游反映,找到这名工作人员阳某,但对方拒不承认,说自己是按规定操作的。
小洁妈妈和其他3名家长商量后一起 了警。经详细询问4名受害者和景区其他工作人员,警方证实阳某的岗位在进行此操作时是不会接触到游客敏感部位的,才使阳某受到了惩罚,最终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除了现实生活中的“坏蜀黍”, 络猥亵的“魔爪”也伸向了孩子。去年9月,13岁的小芳通过手机交友软件结识了陈某。后陈某添加了小芳的微信,还让小芳做他的女朋友。第二天,陈某便露出“真面目”,先是要求小芳拍胸部裸照给他,然后又发送一段淫秽视频给小芳,要求小芳模仿视频内容并拍摄裸照发给他观看。这时候,小芳才意识到对方不怀好意中断了聊天,小芳父亲也及时发现了女儿的异样 警处理,最终陈某被抓获并判刑1年6个月。
警惕新型作案方式
通过对今年收到的38宗猥亵儿童案进行分析,东莞第三法院发现,70%的案件系被告人趁孩子独自一人或家长疏于监管时作案,由于受害群体年龄小、单次犯罪过程较短、犯罪场景较隐蔽等特点,不容易引起家长和其他人的察觉。此外,还出现了新的作案形式: 络隔空猥亵儿童。被告人以“恋爱交友”“游戏互动”等为由接近未成年人,通过怂恿、诱骗的方式实施猥亵行为,如要求裸聊、拍摄裸露照片视频等。另外,男童也已成为了作案目标,其中一宗案件就是被告人趁男孩到其家中玩电脑游戏之机,先后对9名男孩多次进行猥亵,事后给男孩们零花钱和零食安抚。
刘仕雯
东莞第三法院刑事审判法官
猥亵儿童罪是指以刺激或满足实施者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对不满14周岁的儿童(包括男童和女童)实施的淫秽行为。刑法没有对猥亵儿童的具体方式作出列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认定。如 络环境下,被告人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虽未直接与被害儿童进行身体接触,但是通过 络软件,以诱骗、强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儿童拍摄、传送暴露身体的不雅照片、视频,行为人通过画面看到被害儿童裸体、敏感部位的,是对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严重侵害,与实际接触儿童身体的猥亵行为具有相同的 会危害性,应当认定构成猥亵儿童罪。对被告人猥亵行为造成被害人身体受伤、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后果的,或者多次实施猥亵、猥亵多名儿童、在公共场所猥亵等犯罪情节恶劣的,法院将给予更严厉的惩处。
远离“猥亵”,预防很重要!
针对猥亵儿童罪案件的特点和发现的问题,法官提示,除了发现问题后应及时 警,做好预防工作同样重要。
1
加强监管教育
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单独在外玩耍、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对孩子的去向和接触的人应多加了解,并对孩子多加叮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不要轻信陌生人的“小恩小惠”或其他条件,并正确使用互联 ,谨慎交友。
2
加强性安全教育
不能抱持“养女儿操心,养儿子省心”的心理,男童家长同样应引起足够重视。家长应关爱孩子身心健康,分年龄段向孩子讲授性安全知识,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及身体保护意识,懂得辨别性侵害行为。
3
提高防范意识
家长应谨慎选择校外辅导机构,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 警,若发生被侵害事件,事后应积极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孩子平稳过渡,将伤害降到最小。
该院在调研中还发现,有6宗案件被告人有偷窥、猥亵、强奸的违法犯罪前科。对此,法官建议建立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黑名单信息库,使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教育部门等可以共享此类信息,对此类人群实施动态管控,从而限制此类人员特定行为或从事特定职业,防止其再与儿童发生不当接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