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胡志刚:产教深度融合软件人才培育 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国电子 特策划推出“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专栏,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骨干企业相关专家和负责同志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建设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我国软件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推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举措建议。敬请关注。本期为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胡志刚的署名文章。

近年来,广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简称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已全面融入经济 会发展各领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2019年,全市软件产业总收入达到4273亿元,约占全国总收入的5.9%,同比增长18.6%,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产业增速连续十六年超过15%;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整体经济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超过5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2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0%;软件产业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比例达到11.5%,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5-8倍;全市新增软件著作权12万件,同比增长20%,占全国的7%。软件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对软件人才的旺盛需求,随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的印发,广州市将进一步聚焦软件产业发展重点,以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途径,推动全市软件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人才政策向心力

2020年初,我市印发了《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穗府办规〔2020〕2 ),加大对互联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扶持政策措施,对年应税工薪收入不少于60万元的软件高端人才,给予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并在实施2-3年后评估政策效果。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申 广州市总部经济政策扶持,符合条件的人才按规定享受人才公寓、子女入园入学、人才落户、人才绿卡、出入境、居留等政策。落实“广聚英才计划”、实施引进人才入户细则、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意见、首席技师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系列政策;将技能人才纳入人才绿卡、人才引进和积分入户范围,完善多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

二、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软件人才新高地

我市积极争取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出台《广州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互联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及共编教材;积极创新建设、运行模式,支持职业院校、高校与企业共建共享生产实训基地,着力打造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向 会公开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广州市在部分领域国内领先,行业应用优势明显,在校企共建合作上也存在大量优秀的实例。分布式数据库重点企业巨杉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大等多所重点高校就数据库技术人才全面合作,共同培育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独角兽企业云从科技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在机器视觉、智能教育、机器自动学习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品高软件入驻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联合办学,构建云计算大数据实践课程体系。

支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开展战略合作,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培养平台、实习实训平台、产教融合平台及创业孵化平台。中望龙腾作为国产工业软件的领军企业,深入参与工业软件特色化示范软件学院建设,服务大型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国产工业软件使用习惯和用户基础,与诸多高校合作形成了一套“基于All-in-OneCAx课程体系的专业与学科新形态教学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实践方案。在全国率先设立区块链培训学院,启动“黄埔一期”培训计划,打造“区块链黄埔军校”品牌,先后培训20名区块链高级总裁、30名区块链首席运营官、100名区块链首席技术官和1000名区块链从业者,定向为区块链企业培养领军人才、精英人才、专业人才。

三、增强企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带动力

软件龙头企业对人才集聚作用巨大,近年来我市以互联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签订部省市共同推进软件产业发展协议为契机,加大招引力度。与华为、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型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合作,依托龙头企业自主核心技术优势,引导形成“大企业建生态、小企业进生态”协同共进发展格局。同时,结合广州产业发展基础,吸引互联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业软件、区块链等资源集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利用人才集聚促进生态构建。在校企共建课程中坚持产业需求为落脚点,以能力素质提升为途径,全面提升软件人才从学校到 会、从知识到技能之间的转化效率,反哺产业发展提升。构建“岗位导向、基础相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软件技术与应用引入课程,构建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基础课程相通,可拓展、融证书的课程体系。开展多岗位、大规模实践基地教学,发挥企业和学校的技术研发优势,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领域研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让学生真正接触生产一线,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软件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过程中,更要注重将特色与实际紧密结合,广州将紧扣“促进软件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目标,立足行业应用软件为主的产业结构实际,结合《指南》的目标与任务,在软件学院建设以及软件人才培育上积极探索。

相关链接:

1.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肩负使命,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兵:校企协同创新,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灵魂

3.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冯光升:立足国家战略,探索软件学院特色化办学新模式

4.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薛静锋:软件铸魂新时代,特色引领育英才

5.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房方:构建“三协同”模式,培养电力特色软件人才

6.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郑江滨:校企深度融合视域下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7.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忠杰:打造软件领域的国之重器,培养软件领域的杰出人才

8.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国徽:把握软件定义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高端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9.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谢学科:多措并举构建软件人才培养新机制

10.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金晓虎:产学融合搭建校企互动桥梁

11.阿里云大学总经理孙丽歆:持续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有效打通产业链、教育链与人才链

12.联想集团副总裁戴京彤:以产融结合为抓手,大力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人才培育

13.浪潮(全球)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恒:探索“优势共建、强强互补” 软件学院运行新模式

14.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陆建峰:深化产教融合 培养特色化软件人才

15.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助力打造上海全球科创中心

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胡春明:实现三个转变 打造软件人才培养2.0

17.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周世杰:推进产学研用系统性布局 服务地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18.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明文龙: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不断开创软件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19.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汲佩德:产教融合 精准发力,共谱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新篇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17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