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业务的严重误区

10几年前互联 刚起来的时候,众多从事企业 站建设的 络公司,向传统企业兜售 站建设业务,名头就是帮助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 络销售业务。但其结果是什么呢?最后企业 站只是一张 络名片而已,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主要原因是:

1丶企业主不了解互联 特点或理解不深,不去改变思维方式,无法适应互联 发展环境。

2丶没有这样的运营或执行团队,不知道如何玩互联 。

所以这些企业主们从开始的心花怒放到最后的心灰意冷,如今利用移动互联 的O2O业务兴起,这一幕幕又再度疯狂上演中。这一幕幕到底有哪些情况呢,我列举部分:

1丶免费营销培训,免费的结果是所有列举功能都需要购买他们的软件才能实现,这就是培训卖软件的套路。

大鸟注:免费就决定了培训质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您想了解了解,有机会能去听听也不错,不要轻易下手即可。当然也有不错的培训,有干货,但这样的培训极少。如今的培训市场极度混乱,不要说不了解互联 的传统企业,就连我们业内人,也无法马上区分优劣的培训。

2丶电话销售软件并附送一些案例技巧攻略,买回来后发现只有基本功能,新增定制功能还要付费。

大鸟注:几乎每个传统企业的需求都有差异,用标准化软件如何能满足传统企业需求呢?如何才能植入基于企业自身的基因和特色呢?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传统企业主们去思考吧。

3丶用自己技术或外包技术团队开发系统,结果开发周期长还反复翻工调整,严重影响前端运营和用户体验,导致O2O业务停滞不前,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大鸟注:从事互联 的朋友都知道产品经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优秀的产品经理,那对技术团队就是恶梦,反复翻工不说,用户体验也会有大问题,其结果可想而知。

4丶有一套完全符合业务需求的系统软件,但运营团队不给力,始终无法发挥理想作用。

大鸟注:这种情况就好像你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武器,但没有会使用的人,无法发挥武器的最大作用或最终成了摆设品,这种情况是不是又回到了10几年前的企业 站情形?当然,以前还能找找外包团队运营,但O2O业务似乎无法外包或者说部分无法外包。至于为什么,在后续的文章里我会做些分析。

5丶具备完善的系统和运营团队,但没有各个部门较好的协助与配合,既企业内部或合作伙伴利益分配不平衡,效果不明显甚至导致项目夭折。

大鸟注:O2O业务涉及众多部门,这点和电商业务相通的,通常有2种情况,分别是企业内部各个相关部门和企业部门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制度,故需要企业老大决策(切蛋糕艺术),否则O2O团队会出现有力使不上或O2O业务无法顺利开展并导致夭折的情况出现。

6丶简单粗暴一味的强调推广销售而忽略客户服务细节

大鸟注:这与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希望马上看到效果,我认为这是正常心态,但对于移动终端来说,你得考虑这样的信息是否给用户造成骚扰?你提供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是否有价值?否则未来移动终端一大堆应用,你是否考虑过用户打开移动终端会出现死机的情况而立即删除软件或取消关注呢?要知道这样失去的是你的老客户而不是新客户,更何谈能吸引新客户呢?后面我也会再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给大家说说我所经历所见所听的一些案例和分析。目前已经有一款电商行业巨头APP软件已经有这样信息骚扰的趋势出现了,因淘大讲师的身份,我不便公开。但微信目前这方面控制的相当不错,这也是微信官方严格控制信息骚扰政策所带来的正能量效应。

说到这里,当前O2O业务的几大严重误区已经比较明显了,一般传统企业常犯的有第1丶2丶5丶6条。其中第1丶2条,对于不懂互联 的传统企业很常见,尤其是第5丶6条,第5条是属于内耗,非常普遍,如何避免,后续我也会写相关的文章阐述我的观点。第6条,这是思维惯性,因为之前就是这么搞的,传统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成符合互联 用户需求的思维习惯。移动终端和PC终端的玩法差异是非常大的,最理想的就是思维清空从0开始规划策划移动终端的业务逻辑,同样后续我也会写相关文章进行阐述。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O2O业务太复杂的感觉?其实要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我再给大家说个更形象更具体的案例场景:

前段时间我听一个淘大讲师朋友说,他前些日子去微信参观谈业务,微信正在内测餐饮类O2O业务,我朋友安装这个工具后,搜索附近餐厅,每个餐厅页面里都有很多用户评价信息,搜索挑选非常方便,确定餐厅后,再点餐并预付20%定金,同时约定到店时间,到了饭店饭菜已经上齐了,吃完后支付余款,朋友说整个过程非常顺畅且能形成闭环,显然这是腾讯投资大众点评后的新作品。

这个O2O业务场景是在微信这个大平台上完成的,只是企业无法融入更多的自身基因和特色,因为使用的是标准化系统。但依附于大平台,能带来可观的流量,这也是众多商家渴望不可及的需求,所以有利有弊,商家需要权衡利弊得失。

那么,O2O业务误区到此完了嘛?nono

就现阶段而言,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做O2O,换种说法,就算做,效果也不会你所期望的那么好。那什么样类型的企业更适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以下观点仅供参考,欢迎交流探讨。

1丶知名品牌或高标化产品(实物类商品)

大鸟注:品牌意味着什么?流量和信任,尤其是对于新用户而言,所以推广起来的效果也会相对较好。大家都知道,目前移动终端的推广完全不同于PC终端的推广,属于有力使不上的情况。对于非知名品牌,有人会说,那我通过移动终端吸引用户来实体店体验不就解决信任和体验问题了嘛?这个思路没错,但在缺少信任的情况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花这个时间到实体店去体验呢?所以这里我说的是更适合的情况。另外,高标化产品属性相对简单,专业程度并不高,易对比,用户容易辨识,所以也相对容易做O2O业务,如数码家电丶化妆品丶运动品丶奶粉等品牌度高度集中的行业。

2丶连锁型或会员制业务的传统企业

大鸟注:除了信任,还有体验丶文化和便捷,这类企业一般具备一定的知名度,用户能看得见摸得着,也相对方便找得到。这里我重点强调下,尤其适合虚拟产品类业务的企业,因为这种企业一般销售的是服务或无形产品,这与O2O工具属性高度重合,可以更好的开展营销和服务,例如影院丶旅游丶KTV丶美容丶美发丶健身等等,具体业务实现场景我这里就不说了,不然完全可以写本书了,敬请谅解。

3丶重复消费或复购频率较高的产品

大鸟注:这与当前O2O工具属性有关,一旦成了您的粉丝或会员,那会员营销就相对好做了,可以分析用户属性或产品使用周期,然后就能开展精准会员营销,实物类商品如快消品丶保健品丶化妆品丶女装等,虚拟类商品如旅游丶酒店丶游戏点卡丶电子优惠券等。PC终端电商的会员营销在2013年底短信严管后,就处于空中楼阁状态了,根本无法落地呀,空有一堆会员和数据,没有有效的营销通路去实现。所以,现在所有PC终端的会员营销都是浮云,别听那些企业叫的很响,那是因为他们得靠这个吃饭。

4丶客单价中高端产品

大鸟注:低端价位产品的客户几乎不存在回头率,也不存在什么用户忠诚度,那么在移动终端推广困难的情况下,低端产品显然就不太适合了,一是你找不到可以推广的地方或平台,二是就算有你也会发现推广费用高的惊人,一估算ROI根本不划算。针对这点,也有不少人持不同观点,至于到底如何,我想应该以实践来证明,当然我这里还是讲最适合的产品类型,并非绝对。

以上这四种情况相当致命的,因为如果你从起点就错了,后面的路可想而知,当然我相信随着O2O业务的全面发展,会有更多适合做O2O的企业或产品类型,只是现阶段你的企业或产品是否适合,这是需要你了解的。换句话说,你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你是提前布局,也没问题,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还要允许犯错。

综上所述,当前O2O业务主要在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存在严重误区,虽然犯错很正常,但关键是犯错后要能快速找到问题在哪,否则你只能不断重复的犯错并失去信心,最终抛弃O2O业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5月8日
下一篇 2014年5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