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有句俗语:“歌声不停,笛音不止。”黎族的民间乐器与其民歌一样历史悠久。
通常,人们想要掌握海南黎族乐器精湛的演奏方法,至少需要几年时间,除了时间,也离不开传承人心中的热爱与坚守。
如今,打开一个插件,点击鼠标,就能听到海南黎族古老乐器“叮咚”发出“哆来咪”的声音,铿锵悦耳,过耳不忘。听上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多数黎族年轻人,不再喜欢接触黎族传统乐器了,真的担心‘老技艺’会失传。”自由音乐人“耳朵”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2016年底开始,自己便开始进行海南黎族乐器深度开发工作,将黎族传统乐器采样制作为VSTi乐器插件。
“有时候录500个音频,回来发现只有20音频可以使用。”“耳朵”说,在寂静的深夜里,自己对着电脑,对录音文件分类并进行后期制作,稍有不慎,输错文件名称,后期制作出来的乐器声音可能大不相同,所以要做好这件事,就要有“苦行僧”的精神。
VSTi乐器插件是什么?
“耳朵”本名廖双川,自称是“70后大叔”,中央音乐学院科班出身,2011年定居海口,致力于黎族音乐研究,将黎族乐器软件化,离不开这些年他与黎族音乐结下的情愫。
“琼中、保亭、陵水、五指山等黎族百姓聚集区,我已经数不清去过多少趟了,高手在民间,只有深入黎族村落,才能真正遇见与黎族乐器相处了大半辈子的艺人。”他说。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期待。背着沉甸甸的音频采集设备,他将“黎族乐器演奏方法”用现代化方法定格成永恒。
那么,VSTi乐器插件究竟是什么?
他介绍,VSTi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Instruments的英文缩写,是基于Steinberg的一种虚拟乐器技术,以插件形式存在;在支持ASIO驱动的电子计算机上低延迟(几乎是实时)提供高品质的乐器音色及技巧。VSTi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插件格式,是制作电脑音乐时的利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乐器插件格式之一。
如何将黎族传统乐器采样制作为能在电脑DAW上运行的VSTi乐器插件呢?他说,基本分为八大步骤,前五个步骤十分重要。
“以‘叮咚’为例,首先要由黎族‘叮咚’演奏家演奏各种技法,其次要对演奏进行高品质的录音,对录音文件分类并进行后期制作,如校音降噪处理等,再使用采样软件逐一分配每一个录音样本,设定VOL等常用功能等。”他说。
看似只有几个步骤,但确是极为艰辛的过程。单单是对演奏进行高品质的录音,就是十分“枯燥”。“掌握黎族乐器演奏技艺的艺人水平各有高低,但风格各不相同。或许当时他想为你秀一首完美的曲子,而你只需要对方反复吹奏‘哆来咪’做基础采集,沟通协调工作繁重。”他说,对于录音地点,也十分考究,在户外录音虽然噪音较大,但更显自然和原生态。
“耳朵”制作的音乐插件——“鼻箫”的图标样式。
艰辛采音路
与“叮咚”一样,廖双川说,黎族黑鼓的录音也采集于保亭槟榔谷旅游区。黎族黑鼓与汉族大鼓的大红色调及双面蒙皮不同,黑鼓鼓体用多块木板拼接,由竹条编织条加固外围,顶部单面蒙皮,鼓体涂黑色油漆,放置在一个四脚木架上。
他回忆,对黎族黑鼓进行演奏技法录音采集是一件计划之外的事情,当时,他看到黑鼓被放置在一处荒地上,觉得如果不做采集,黑鼓可能会被“埋没”,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采样。
“当有人敲击它的时候,它的声音很特殊,沙哑嘶鸣,让我又惊又喜。”他说,自己想真实地记录下它的声音,黎族“黑鼓”常用演奏技法与汉族大鼓类似,录音采样时分别录取了左手和右手的正击和边击。
黑鼓VSTi插件的页面设计依旧采用了海南黎族图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插件留住了海南保亭与众不同的黎族乐器“黑鼓”的声音,留住了它的灵魂。
同样,在自然环境中录音采样,的确是一种原生态。他说,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就是一种不完美,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怀抱中,远离所谓有完美声学环境的录音棚,别有一番情趣。
“决定要做一件事时,就要披荆斩棘,没有回头路。”他说,在一年多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太多故事,每一件故事都令自己记忆犹新。
2017年10月23日,廖双川在琼中对鼻萧吹奏声音进行了采样,当时,琼中民歌展演团的黎族小伙子王朝帆吹奏鼻萧,由于时间关系,廖双川只录制了基本吹奏法,没有录制更多演奏技巧,深感遗憾。
“以后还有机会对鼻萧进行录音采样,走到哪里就要录到哪里,完整地记录下不同地区海南鼻萧的悠扬声。”廖双川说,鼻萧的插件界面采用了海南黎族女性经典图案,讲述了妙龄女子置身树丛中吹奏鼻萧,展现其风情万种姿态的故事。
数字化传承
谈起海南黎族传统乐器,廖双川的言语中充满了“疼爱”,采访当天,随即拿出一件“灼吧”来现场演示。“这件乐器是从保亭带回来的,虽然自己不是演奏高手,但将它们留在身边,制作插件时更有动力,真心希望它们的声音能流传下去。”他说。
“灼吧”的声音是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录制的。音乐爱好者胡孟凡是陵水英州镇田仔村人,他帮助廖双川联系演奏黎族乐器的老艺人。那位姓陈的老艺人“灼吧”演奏技艺十分高超,还会自己制作各种黎族乐器。
那天在胡孟凡家里,廖双川加重了“工作量”,为村里的阿嫂们录制歌曲。“虽然我是来采集“灼吧”的演奏方法,但是我热爱黎族文化,黎族同胞热情淳朴感染了我,或许在录歌过程中,还会有新的发现,碰撞出新的火花。”他说。
其实,海南黎族地区百姓拥有许多独具魅力的传统乐器,单单是吹奏类乐器就有牛角哒,口弓、口拜、鼻萧、灼吧、哩咧、双管唢呐和树叶(叶笛)等数十种。
说到这里,廖双川想起了采集树叶(叶笛)演奏技法的过程。“海南地区的芒果叶、小叶紫檀树叶都是不错的‘乐器’,韧性好,不怕水,演奏者至少能用它吹一首完整的歌曲。”
一首黎族歌曲,不能或缺黎族乐器的声音。“好比二泉映月,钢琴也能弹奏这首曲子,但让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是二胡的声音。”廖双川说,同理,如果一首黎族歌曲需要打击乐器的鼓声,独木鼓一定比非洲鼓更适合,因为独木鼓是黎族传统乐器。
因为工作量巨大,目前廖双川仅将7件黎族乐器采样制作为VSTi乐器插件,他还会继续采集,继续制作,为现代音乐人创作黎族音乐及编曲配器提供最快捷方便的强大音乐工具,也能够为传承与传播黎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保留黎族乐器传统技法奏法。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的黎族VSTi乐器插件被分为“黎版”和“贡版”,“黎版”是正式版,“贡版”是测试版和免费版,取“贡献”之意。相对正式版,“贡版”插件更小巧,音乐人可以随意使用,协助测试,交流不同的体验感悟,便于将插件做得更加完美。
将黎族传统乐器采样制作为VSTi乐器插件,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系统工程。廖双川说:“想要把这件事做好,离不开民间音乐人的支持。遍访黎族器乐演奏家和民间艺人,需要大量时间精力、财力、物力,还需要一些契机和缘分。只有釆样到黎族高水平演奏家演奏的纯正演奏技法,制作出的插件才有专业价值。如何让黎族乐器演奏技法不断代不失传,将其制作为国际通用的乐器插件,也的确是一种好方法。”
面对每一位黎族乐器演奏人,“耳朵”始终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认真聆听每一位民间艺人与乐器之间的故事。尊重、热爱、执著又专业是自由音乐人“耳朵”在制作黎族乐器插件工程时给人留下的印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