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土星5 火箭在1973年以后就退役了。

火箭分为三级,总质量2970吨,起飞推力33,000千牛,可以把140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把48.6吨的载荷送入月球轨道。

跟土星5 相近的火箭,在历史上只有苏联的能源 火箭。

在未来包括中国的长征9 ,令人激动。

N1 火箭是苏联在60年代计划用来登月的,也就是跟土星5 是直接竞争的对手,但是火箭4次发射实验全都惨遭失败。

1987年5月15日,能源 火箭首次从哈萨克斯坦的秋拉塔发射场试飞成功,它能将270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32吨载客送到月球轨道。

能源 火箭甚至已经有了重复使用的理念。

当时,人们认为苏联即将在工业开发太空方面已领先。

随着苏联的解体,能源 的任务发射只有两次。

其中一次是1988年11月15日,成功将暴风雪 航天飞机送入了轨道。

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仅存的能源 火箭只能存活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课堂当中。

2002年,暴风雪 航天飞机当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 火箭一道,因为戴克诺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

我国的长征9 火箭,是正在论证的新一代重型火箭,预期直径为10米级,总长约100米,起飞质量超过4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0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50吨。

总之,长征9 的运力与土星5 相当。

2019年3月24日,长征9 的一级发动机燃气发生器涡轮泵联试成功。

长征9 预计将于2028年左右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

事实上,土星5 的发动机目前仍然是推力最大的发动机,但是在技术上已经有后来者超过了。

俄罗斯的RD180,美国的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和中国的YF100都是高压补燃式发动机,或者称为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

有朋友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中国的运载能力在50年以后还没有赶上美国当年的水平,还是要再过10年?

回答是,航天技术的进步是用巨量资金堆出来的。

我们在记忆当中,整个阿波罗计划的花费是254亿美元,折合现在超过2000亿美元。

我们需要补充一下,其中用于土星5 火箭的花费就64亿美元,只和现在的420亿美元。

想想看50年前中国的GDP才多少?

因此,中国还要花10年左右达到美国50年前的水平。

这不是因为中国科学家太笨了,更不是因为登月是骗局。

基本的原因就是资金不够!

不充钱怎么能变强呢?

如果说这里有个好消息的话,那就是美国的航天技术进步也很缓慢。

所以我们只要努力,赶超的希望还是不小的。

不过,从整个人类的视角看来,这算不算好消息就不好说了。

因为,这反映了能源动力技术的大停滞。

将来中国领先了,同样也会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不只要发展化学火箭,也要寻求更加技术的突破,例如可控核聚变。

再者,中国能不能登月?

中国只要舍得投资,登月应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当然,会有不同的航天爱好者就会注意到,在所有航天成就背后的巨大牺牲。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乘坐东方一 飞船,实现了首次载人宇宙飞行。

加加林1968年在驾驶战斗机的时候失事遇难,年仅34岁。

怀特是美国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在1965年6月3日7日驾驶双子座4 出仓。

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一 指令舱在地面测试时失火,美国航天员怀特等人遇难。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驾驶神舟5 飞船的时候,意外的遇到了10赫兹以下的低频震动,跟人体内脏产生共振。

五脏六腑都差点震碎了。

如果换一个身体素质没这么好的人,就已经死亡了。

1958年,美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项目水星计划,在招募宇航员的时候写了这样一则销魂的广告:自愿进入满载火箭燃料,高度易燃的宇航飞船之中,自愿飞往太空,但不保证回程。

感兴趣的出话,请将简历投至水星计划。

这些故事说明,当那些阴谋论者肆意贬低航天员的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什么样的职业。

因此,航天大国之间虽然存在激烈的竞争, 但也存在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

阿波罗15 的船员们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一块纪念牌,上面刻着14位在航天飞行或者训练当中牺牲的美国和苏联航天员的名字。

赫鲁晓夫的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说,肯尼迪曾经数次向苏联提议联合登月。

虽然赫鲁晓夫屡次拒绝了肯尼迪的提议,但是在1963年底打算接受提议。

如果此事成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大幅缓和,苏联可能把军队从250万人缩减到50万人,把大量的资源从军工转向民用。

肯尼迪渴望赢得第二个总统任期,勃列日涅夫等人赫鲁晓夫赶下台的政变也可能不会发生。

我们今天面对是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然而就在赫鲁晓夫打算接受联合能源体系之后,一个星期肯尼迪在达拉斯被暗杀。

人类历史再一次被扭转,就像前一次扭转从未发生过。

我想如果苏联人率先登月,他们也会在月球上纪念在阿波罗计划当中牺牲的美国人。

将来中国人登上月球,以及飞向更远的深空时,也会对整个人类担起更大的责任。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 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

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 络中体验虚拟的太空。

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了星辰大海,你却只给我虚拟 络。

正如刘慈欣在演讲当中后面的一句话:从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在这无数可能的位置中,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而且没有太空航天的未来都是暗淡的。

最后要说的是,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