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过,远离杠杆融资,没有人会因为不借钱而破产。遥想2015年,如果没有各类杠杆资金的推波助澜,如果资金端乱象在股市刚刚上涨时得以严厉监管,2015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对于股市来说,杠杆融资主要通过融资融券和股票配资两种形式来实现,这两种形式具体是什么,有哪些不同?如何有效监管?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
监管层一周四次喊话,剑指场外配资
近期,监管层表现出较强的预防未来股市大幅波动和泡沫聚集的决心。
7月8日,证监会将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平台及其运营机构名单予以集中曝光,并表示近期还将曝光100多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活动的平台名单。
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7月12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召开,要求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由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形成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合力,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
7月14日晚间,银保监会向系统内各级派出机构和银行保险机构印发《关于近年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检查发现主要问题的通 》。银保监会强调,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
“只要把杠杆控制住,股市的涨和跌可以稍微不用在意。”在7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办的主题为“如何看待当前股市”的内部研讨会上,一名专家指出,防范当前股市上涨风险,监管者需要牢牢把握这一条,就是一定要严格控制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参与配资流入股市。
人们常说,无杠杆不金融。不过,杠杆是一个双刃剑,对于投资个人来说,杠杆用得好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助推财富增长,利用不好,造成的亏损就会超出投资者的承受范围,加倍地消耗财富。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过高的杠杆会打破市场内在的稳定机制,造成市场大起大落,为投资者和实体经济都会带来较大的伤害。
辨清融资融券和股票配资
杠杆,也可称作杠杆融资,简言之是通过借钱来进行投资,相当于通过杠杆手段放大了自己的投入资金。对于股市来说,主要通过券商融资融券和股票场外配资两种形式来实现。
我们先来了解融资融券。
2010年3月31日起,上交所和深交所开始接受试点会员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申 ,融资融券业务也在国内正式启动。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
融资是指用投资者的股票作为抵押物,向证券公司借钱买入股票,如果借钱买的股票涨了,盈利的部分还清向券商所借的资金以及利息,剩下的就是投资者的利润。因此,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多”。
融券是投资者拿本金作为担保物,向证券公司借股票,然后卖出股票,卖出的股票跌了再以低价买回相同的种类的等量股票还给证券公司,因此,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证券称为“卖空”。
需要注意的是,证券公司并不能向所有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投资者证券开户需满18个月,并连续20个交易日保持股票市值不低于到50万,如果说有一天市值没有达到50万,就得重新购买,重新开始保持20个交易日,只有达到才能开通。
另外,进行融资融券操作时只能购买具有融资融券资格的股票,一般在交易软件上股票代码旁会有一个“R”或者“融”的标志。
本质上说,融资融券其实是券商方便投资者投资的工具,它既不会提供任何选股的方法,也不提供任何投资的策略,它能给投资者的只有投资手段多样化与投资理念放大化。
再谈股票配资,这也被称作“场外配资”,主要是通过一些民间信贷或线上配资平台来借钱炒股。
与融资融券(场内配资)相比,股票配资的杠杆率极高,可以达到5-10倍,而前者是1-2倍杠杆;在资金配给额度上,投资人出资1万即能得到场外配资,而场内门槛是50万本金起步;在股票标的选择上,场外配资基本不设限,融资融券用来做质押和借用的股票必须在证券公司标的股票范围内;场外配资的年化利率大概在20-35%,场内融资融券是年均8%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场外配资对于投资人条件、投资标的的限制较低,且杠杆率较高,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加大股市波动,也可能对投资者个人财产造成损失。更有甚者,有配资平台提供的账户,根本没有券商接口,投资者在这个“虚拟盘”操作中,实际上与配资平台形成了对赌,造成巨大损失。
在法律角度上看,今年3月份实施的新《证券法》规定,融资融券业务属于证券公司专营业务,未经证监会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2019年11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在强调场外配资违法性的基础上,明确了场外配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场外配资参与者将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和责任。
从资金源头上杜绝非法场外配资
既然场外配资行为受到法律约束,为何至今屡禁不绝?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撰文指出,在股市出现较大上涨行情时,总会有些投资者想利用杠杆,加大投资力度,尽可能多地获取收益。由于其中一些人并不符合参与合法融资融券的条件,或者其投资标的超越了融资融券的范围,以及其要求的杠杆率券商无法予以满足,这就产生了在场外配资的需求。在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基于投机与贪婪心理的需求,是很难从根本上予以抑制的。
要防范场外配资的滥觞,需要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监管系统。尽管2015年监管部门就关停了场外接入系统,使得当时流行的场外配资模式难以进行,但是现在场外配资又有新的花样,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桂浩明认为,在当前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借助技术手段,通过对投资者行为展开分析等方法,识别是否存在场外配资的行为,进而加以有效地监管,还是有可能的。
此外,监管还可以从融资端进行约束,例如严格控制银行的信贷资金违规或者绕道流入股市,从资金源头上加以监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以前来看,当股市火爆起来以后,一些资金开始流入股市,也有一些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场外配资也开始活跃,加杠杆快速上升,这些短期的热钱流入股市之后,很容易推高股市的资产泡沫,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遥想2015年股市异动,和杠杆融资的推波助澜不无关联,当时银行资金经过理财产品、资管通道、配资工具的层层包装涌入股市。
据国金证券测算,截至2014年末,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规模达1.5万亿元,推动股指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上涨。
在各类杠杆资金的加持下,2015年6月大盘被推上了5178点的峰值,为抑制市场泡沫,监管机构从2015年6月12日开始清理配资,三个月内连发多项令牌。资金管道突然切断,投资者闻风踩踏。6月15日股指断崖下坠,8月和次年1月再现“千股跌停”。
“这次监管吸取了上一轮市场调整的教训,提前在市场上涨开始的时候就把潜在的杠杆风险苗头掐灭,防止因市场上涨导致杠杆率升高,在未来去杠杆的时候面临更大的压力。”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当前监管的核心诉求是希望在市场上涨前,就把其他场外可以配资、可以加杠杆的通道堵住。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